水稻

赫赫而无名|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已有5人离世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陈洋洋 实习生 李金津 济南报道“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的离世,让公众再次将目光投向2019年首批获得“共和国勋章”的8位功勋人物。但令人痛心的是,目前,这8位国家脊梁中已有5人逝世——袁隆平、于

生活观察丨舌尖上的科技故事

新华社杭州2月8日电 题:舌尖上的科技故事新华社记者商意盈、朱涵、许舜达一滴油、一碟菜、一杯茶,碗里杯中,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民生。春节前夕,记者跟随致力于破译“食物密码”的科研人员一起,走进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探访能像大豆一样榨油的水稻、盐碱地上长出来的蔬菜、口感更香浓的龙井,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舌尖上的改变。高油脂的水稻水稻能不能像大豆一样多出油?记者跟随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的

追赶太阳的南繁人

每年秋冬,当北方大地进入农闲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农业科研人员便像候鸟一样,来到海南这片热土,利用这里独特的光热资源,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近年来,海南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全力推进南繁建设,推动好品种、好技术快速落地。2月10日,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科研玉米地里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2月10日,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

稻梦空间话共富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稻梦空间话共富》的报道。苕溪从天目山汩汩而下,经杭州临安至余杭,养育了水草丰美的永安村。溪畔的稻田在腊月里褪去了金黄,去年11月底种下的油菜苗还未花开,裸露的田垄覆盖着薄霜,却仍能嗅到泥土深处蛰伏的稻香。岁末年初,记者来到永安村,一个寓意着“永远安宁”的地方。永安村西头的米酒工坊蒸汽袅袅,64岁的村民姚凤贤正将发酵的糯米饭装入陶瓮。这位曾肩

晨读计划丨长沙爆火的诗词集市寒假回归,小猪佩奇舞台剧上线“春节观剧清单”

新的一天全新开始,有哪些新鲜事值得关注?跟随潇湘晨报·晨视频,带你了解最新信息!1.长沙“长图三万里”诗词集市寒假回归,小朋友快来报名!长沙图书馆成“长图三万里”诗词集市寒假将强势回归,活动分为线上征集及线下比拼两种方式。线上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征集“咏长沙”的文字及音视频作品,展现诗词中长沙的独特魅力。线下将于1月19日、23日在长沙图书馆诗词阁内举办趣味诗词市集活动。活动详情与报名方式可前往“文旅

上海科学家成果登上《自然》,有望拓展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

通过对3万多株水稻遗传材料进行大规模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碱、耐热表型鉴定,中国科学家最终定位克隆到两个水稻耐碱-热QTLs基因——ATT1和ATT2,其中,ATT2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后绿色革命”基因。 据上海交通大学1月31日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F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新方法 有望提高水稻等作物产量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林鸿宣院士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团队的最新合作研究发现,通过精确调控植物激素赤霉素水平,可以突破主栽品种的抗逆性与产量互相拮抗的瓶颈,从而同时提高水稻的碱-热抗性和产量。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在上海松江农场,PH值达9的高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水稻生长情况,含中等浓度活性赤霉素的水稻株系其耐碱性较强(图中右侧水稻)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新方法 有望提高水稻等作物产量

北京时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在水稻耐盐碱和耐高温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刊载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该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新策略,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里,半矮秆绿色革命品种在全球广泛种植,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全球粮食安全,然而它们的环境适应性

世界粮食日丨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从种植到存储,农业科技绘就粮食好“丰”景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今天(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在我国,秋粮收获已过六成、有望再获丰收,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科技对粮食丰收、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作用。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4日,全国秋粮已收64.3%,进度同比快1.1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已收67.5%,一季稻已收64

金秋“丰”味浓!全国秋收进度超70%,各地“量身定制”促增收

金秋十月,五谷丰登。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收过七成。01稻花香里说丰年!吉林、江西等地金秋“丰”味浓→吉林永吉:近30万亩水稻迎丰收,月底前完成收割在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的一家水稻种植合作社,多台收割机正加紧作业。今年,针对水稻生长季雨水多、积温低的不利因素,农技人员及时指导农户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等混合喷施,对防病虫害、促早熟、促增产起到实质性作用。永吉县共种植水稻近30万亩,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