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

嫦娥七号将完成人类首次月球南极降落

据介绍,嫦娥七号探测器由四器组成,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和飞跃器。飞跃器将配备水分子分析仪,从月球南极的阳光照射区飞到永久阴影区内的撞击坑底部进行探测,以确定水冰的位置、数量和散布情况,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南极降落。(央视新闻)来源:解放军报

长城站迎来40岁生日 南极科考“破冰者”打造了多少中国奇迹?

40年前的今天,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眼下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正在进行,长城站正在进行生态、大气、高空物理、测绘、地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将与中山站、秦岭站一起,首次迎来三站同时越冬的任务。40年过去,如今的长城站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从长城站到秦岭站,我国已经在南极建设了五个考察站,这些考察站又有哪些分工和突破?1985年2月14日22

我国第41次南极考察,获取完整冰川内部温度剖面

△野外作业现场记者近日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为深入开展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冰下地质环境研究,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俄罗斯海洋与地质矿产资源科学研究所组成联合科研小组,在中山站以南约25千米处,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铠装电缆悬吊式电动机械深冰及冰下基岩取芯钻机(IBED)成功钻穿了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0.48米的基岩样品。△

南极维康:做好产品,更要做“磷虾油世界源头工厂”

大众网记者 潘超 青岛报道把好原料关,突破技术关,坚守健康关。作为南极磷虾资源高值化开发利用的头部企业,一直以来,南极维康将紧跟国家战略,积极布局大健康领域,坚持海洋生物开发利用,携手更多渠道商和品牌商洞察生意机会,共推产业良性发展,谱写大健康新篇章。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 首次利用已有钻孔在南极冰盖开展测井作业

本报讯(通讯员 曲家伟 记者 李莹)近日,在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队利用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极地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极地冰孔测井成套探测装备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利用已有钻孔开展测井作业,获取了钻孔的温度、倾角、方位角以及钻孔直径变化等关键参数,得到了完整的冰川内部温度剖面,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冰盖的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曾利用吉林大学自主

目标月球南极!嫦娥七号任务有哪些特殊之处

过去一年,鹊桥二号绕月搭桥,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完成,嫦娥七号任务也已经被提上日程。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为什么要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目前任务进展情况如何?本次任务又有哪些难点看点?中国探月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的主要

别样的寒假 一样的精彩(深聚焦)

寒假期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各地陆续展开,全国大中小学的学生们在志愿活动中奉献青春、在一线调研中拓宽视野、在服务乡土中增长本领,度过快乐又充实的假期。本期教育版,我们选取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看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缤纷寒假中收获锻炼和成长。——编 者博物馆新春展演年味浓本报记者 吴 丹蛇年识蛇,只用眼睛看?远远不够。在“红外热感互动体验”中感受蛇类捕猎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通过3D打印毒牙模型来了解毒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首次利用已有钻孔在南极冰盖开展测井作业

近日,在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队利用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极地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极地冰孔测井成套探测装备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利用已有钻孔开展测井作业,获取了钻孔的温度、倾角、方位角以及钻孔直径变化等关键参数,得到了完整的冰川内部温度剖面,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冰盖的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曾利用吉林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铠装电缆悬吊式电动机械深

嫦娥七号计划明年发射,将去月球南极寻找水冰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 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北京和安徽两地联合开展嫦娥七号科普载荷的研制工作,这个载荷的创意来自长沙的小学生们,它将和嫦娥七号探测器一同前往月球南极,尝试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旗帜在月球上飘扬。 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张天柱:我们知道在月球上是真空的,它没有大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40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不久前,我国南极科考团队设计的六足机器狗崭新亮相,定制的鞋子、特殊保温处理的电池,让考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