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

原创 中国三喜临门,不仅科技领域捷报频传,新能源也有重大“锂”好

我们都知道,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政治和文化联系密切,影响着全球的发展和稳定。可深知这一点的美国,却还要用尽各种手段打压中国,但有意思的是,就算美国费尽心思还是无法阻挡中国向前发展的步伐!这不,在新一年的开端,中国就接连传来了3大喜讯,可谓是三喜临门。不仅科技领域捷报频传,就连新能源也有重大“锂”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振奋人心的故事吧。第一个是中国科

建站40周年 极地“长城”见证我国南极考察事业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正在进行,目前,长城站正在进行生态、大气、高空物理、测绘、地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将与中山站、秦岭站一起,首次迎来三站同时越冬任务。40年前的2月20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如今,长城站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1985年2月14日22时,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巍然矗

南极秦岭站一岁啦~看看一年来它交出了怎样的科研成绩单?

南极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今天(2月7日)是秦岭站开站一周年的日子。这座最新的考察站目前的建设进展怎么样?目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已经高效完成了全部卸货任务,共卸货368件,总重量约5960吨,为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队员们采用卸货与建设施工穿插进行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期。截至2月7日,现场已顺利完成了新能源风机、光伏、

第41次南极考察丨难忘南极,告别秦岭站

2月28日拍摄的秦岭站度夏队员们。随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秦岭站度夏任务接近尾声,51名参与度夏工作的考察队员踏上返程。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顶着严寒、狂风、暴雪等恶劣天气,完成通信、新能源、海水淡化等各种系统设施的安装调试。离别惆怅与归乡欣喜交织,队员们相互拥抱,互道珍重,挥手告别这块挥洒了无数汗水的冰原大陆。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2月28日,秦岭站度夏队员们搭乘船载直升机返回“雪龙2”号。随着中

微笑青岛 | 中国海洋大学南极科考团队:无畏探索的“冰路征程”

2024年,恰逢我国极地科考40周年。1983年中方代表在一场关于《南极条约》的国际会议上被“请”出场外喝咖啡;1984年底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洲;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40年来,中国一步步迈入极地考察强国之列,一代代祖国的极地科考人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其中不乏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科考人员的身影。那么,在这个值得历史铭记的进程中,南极考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考

我国南极考察又有新进展!在东南极获取完整的冰川内部温度剖面

△野外作业现场记者近日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为深入开展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冰下地质环境研究,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俄罗斯海洋与地质矿产资源科学研究所组成联合科研小组,在中山站以南约25千米处,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铠装电缆悬吊式电动机械深冰及冰下基岩取芯钻机(IBED)成功钻穿了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0.48米的基岩样品。在

百万粉丝网红“臭蛋”参加慈善拍卖被造黄谣,本人发声:警方已立案!

2月12日,600万粉丝网红“臭蛋 ”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自曝被造黄谣:坐游轮去南极游玩时,参加船上的慈善拍卖会,主要目的是给南极保护基金会捐款,自己花200欧元拍下了一个可以和船上探险队员一日约会。具体内容是探险队员像导游一样,陪同自己参加游轮上所有的项目,当时还有翻译陪同,没想到被不知情网友造黄谣。目前已报案,警方已立案。(被造黄谣部分截图)同时,她还配文表示:“这几天被卷入了一场无中生有的诋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成果公布!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

“雪龙2”号大洋考察完成哪些任务?捕捞“海天使”、穿越冰山……

北京时间昨天(3月1日),随着最后一次拖网作业结束,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了本航次的大洋调查任务,包括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污染物分布综合调查监测。涉及南极海洋水文、化学、生物、地质等在南极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的大洋考察作业中,“雪龙2”号都完成了哪些特别的“任务”?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我们现在已经从西半球的南极阿蒙

黄韬铭:龙年的第二个“夏天”|新华走笔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2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龙年的第二个“夏天”》的报道。2024年11月,我作为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的随船记者,搭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向着冰原大陆进发。船儿一路向南,穿过海峡,越过赤道,从北半球的寒冬一头扎进了南半球的盛夏。龙年第二个“夏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这期间,我认识了很多可爱的极地工作者,看到了他们战风斗雪之外的另一面。祖成弟是“雪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