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美国财政部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在2024年10月时,美国国债的前三大海外债主,也就是日本、中国和英国,都对美国国债进行了减持。美国财政部于2024年10月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在该月减持了20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减持后其持仓规模为11027亿美元,即便如此,日本仍然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中国在10月减持了11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仓量降至7601亿美元,这是自今年6月二次加仓之后连续第四个月减持。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的第二大持有者,从2022年4月开始,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持仓量就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而且总体上呈现出减持的态势。
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恶化,这背后有着贸易战、科技争夺等诸多状况,两国间几乎在各个领域都难以维持和平状态。美国针对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诸如加征关税、封锁高科技技术等,这些举措颇具“挑衅”意味。拜登上台后虽然在某些方面尝试恢复合作,但整体而言,中美两国关系仍然处于对抗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开始减持美债,这一举措有助于减少对美国债务的依赖,从而避免在美国可能出现的财政危机中遭受损失。
在特朗普即将上台之时,拜登这边又有了新动作。最近,拜登派遣代表团来到中国,参与中美金融工作组的第七次会议。这个代表团由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带队,成员来自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个部门。从表面上看,这是在金融领域展开对话与合作,然而,依照拜登政府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恐怕背后还另有目的。拜登政府派财政部官员到中国来,往往就是为了迫使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向美国提供借款。在美方代表团抵达中国之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近期接受采访时公然对中国发出威胁,她声称不排除对中国银行进行制裁。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美国为阻止俄罗斯将能源收入投入乌克兰战场,正考虑进一步制裁运输俄罗斯石油的“影子船队”油轮。同时,她还发出威胁,不排除制裁中国的银行。
耶伦也重申,中美在诸多事务上开展了建设性合作,并且她认为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极为重要。
耶伦威胁称:“要是我们获取了足够实施制裁的证据,我绝不排除制裁中国个别银行的可能性……不过我们确实有沟通渠道来讨论具体问题,有时候这就够了。”
路透社近期报道表明,拜登政府有计划授权谷歌、微软等企业担任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分销的“守门人”。此计划预计最快于本月公布,按照计划内容,这些企业在业务开展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其中包括向美国政府汇报关键信息,还要阻止中国获取AI芯片。观察人士认为,这些新规定足以说明,尽管拜登政府宣称不想让美国与中国“脱钩”,然而,在即将离任的最后阶段,该届政府依旧在芯片领域不计后果地试图达成与中国的“脱钩”。
近段时间,拜登政府不断针对中国采取一系列举措。先是借助所谓的“国防授权法案”,对中国产品下手,像激光雷达、大蒜等中国产品被禁止进口,并且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晶圆、多晶硅以及钨制品加征关税。除此之外,美国还宣称要进一步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等。
如今,耶伦又把矛头指向中国金融机构。这或许和中俄会谈存在关联,毕竟美国一直将中俄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但不管怎样,中俄关系的发展有着自身的逻辑和动力,不会被第三国干扰、破坏。无论是拜登还是可能继任的特朗普,在这方面做文章都是徒劳无功的。
美国内心真正的企图,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中国,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要让中国对美国产生畏惧,从而不再与美国针锋相对。在当今的国际事务中,有许多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中国坚定地坚守立场,恐怕就真的会按照美国的构想去发展了,至于发展成何种状况难以想象。然而,中国坚持与美国唱反调的做法让美国颇为不满,于是为了对中国进行遏制,美国开始全方位地发起攻势。但今时不同往日了,“霸权”在当今时代已经是不合时宜的存在了。美国必须要接受后来者可能超越自己的这种现实情况的发生。而且,中美两国有着本质性的差异,这是假民主与真公平之间的对立,在这样的对峙下,美国想要取得胜利,希望是非常渺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