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印在边境谈判上取得重大进展,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直以来,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因素,中印在边境地区的矛盾持续发酵,更是引发了2020年的边境对峙。近几年来,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数十万大军,剑拔弩张的态势直接影响了中印关系。

时至今日,历时四年,中印达成边境协议,两国终于在谈判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这一回是印度主动让步,释放出了缓和信号。有网友表示,莫迪政府之所以改变此前的对华态度,就是因为希望获得中国的支持,为“入常”铺路。

印度被网友们调侃为“油管五常”之一,一直做着所谓的“大国梦”。多年来,印度一直在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甚至还争取到了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五常国家的支持。只不过,每到关键的投票阶段,总会有一个五常国家动用一票否决权,这让印度的一次次努力功亏一篑。

经历了一系列挫败之后,印度终于明白,入常之路之所以艰难,主要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国家同意。尤其是在尚未获得中国的“许可”情况下,入常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多年来,中印两国除了经济、外贸问题存在分歧之外,边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成为影响中印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阻碍。因此,印度为了加入常任理事国,目前正在积极致力于和中国达成和解。

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中印矛盾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政策主张、核心利益等多个层面,但归根结底,领土矛盾是重中之重。因为英国殖民主义时代留下的烂摊子,中印遗留的边境问题已经有很多年。2020年,踌躇满志的印度单方面试图“改变现状”,在边境地区主动挑衅中方,随后遭到中国反制后爆发摩擦。自此,莫迪政府一直试图以此向中国“耍强硬”,在边境问题上拒不松口。

甚至,为了展现出强硬大有理面,印度还单方面破坏中印两国已经达成的军长级谈判结果,并在贸易问题上也加快破坏双方关系,这导致中印外交走入低谷。直到去年开始,吃尽了苦头的莫迪政府开始选择改变对华态度,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首次对中国释放出了“和解”的信号,愿意和中方讨论任何问题,也包括久拖不决的边境和贸易难题。

需要了解的是,中印边境的矛盾和冲突是由印度主动挑衅造成的,而这一系列冲突事件的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唆使和怂恿。以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为例,正是因为印度和美国达成了一系列防务合作,在美国的挑唆下,印度开始选择动用武力走向挑衅中国的道路。美国将印度视为“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承诺了一系列好处,就是希望印度能在南海、台海之外,开辟一个新的对华战场。然而,印度政府历来讲究左右逢源,根本不愿意成为菲律宾那样的马前卒。因此,在被美国欺骗多次后,印度终于“想通”和中国签订和解协议。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因为军工、能源贸易的关系,印度在入常申请方面早早就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去年12月,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就已经报道,俄罗斯同意印度第七次入常申请。五常中的其余两国英法都是北约国家,以美国马首是瞻,尤其是法国,同样和印度有庞大的军工贸易规模,显然不会在入常问题上使绊子,再加上美国依然需要拉拢印度对抗中国。

如今看来,中国的这一票的确显得非常关键。只不过,五常国家代表的权力和利益过于庞大,每一个成员国都不愿意有新的成员加入分一杯羹,因此,每一轮投票,五常都会非常有默契地轮流动用一票否决权。如此看来,即便中国松口,印度这一轮申请入常依然是凶多吉少,难以圆梦。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