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也正因如此,所以以西方为主体的国际粮商,才会有恃无恐的操纵粮食价格,进而影响一国经济命脉。

然而,在粮食这块,国际粮商们却碰到了一块铁板,那就是中国。按照外媒的说法,由于中国的崛起,以至于西方粮商的舒服钱都挣到头了。

外媒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国究竟在抗衡西方粮商的控制中做了什么大事?

西方粮商的好日子到头了?

近期,美国彭博社曾发布一篇报道。该报道宣称:“因中国对粮食需求的减少,以至于美国玉米和法国大麦的对华出口额,急剧下降”。

“此外,因为经济增长放缓的缘故,导致中国消费者渐渐减少了肉食消费,并减少了外出就餐次数”。

把这些内容阐述完以后,文章直接总结道:“西方粮商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因为全球最大的粮食买家——中国,突然之间就不买了”。

彭博社发出这篇文章以后,立马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讨论。

在大家看来,国际粮商在中国市场这些年的表现,确实犹如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最终只能无奈败北,失去了对中国市场的掌控。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国际粮商以前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究竟咋样?为啥赚的钱都是舒服钱?

常年搞垄断的国际粮商

严格来讲,在中国刚加入WTO那几年时间里,国际粮商确实过得很滋润。

当时我国获得了欧美国家的市场,可以将本国的廉价工业品,随意卖给欧美国家,以换取海量的外汇。

当然了,我国加入WTO也是有代价的。其中的一项代价就是,大豆这类农产品,中国必须要从西方进口。

面对美西方的这项要求,我国答应了。毕竟我国那时候对大豆的需求并不高,买过来无非就是为了榨油或者喂牲口。

而且国际粮商提供的大豆,价格还挺便宜。既然如此,那就开启合作,直接大规模进口国外大豆了。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渐渐成了咱们的软肋。

现如今,我国对大豆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年进口大豆几乎超过1亿吨,而且这些大豆大多来自美国。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卖咱们大豆的话,我国就没有足够的大豆,用来喂牲口。在这种情况下,生猪的价格就会暴涨。而我国的肉食品消费,也会相应减少。

总之,在大豆这块,我国确实已经形成了对外界的依赖。国际粮商正是抓住了这个软肋,于是疯狂操纵大豆的期货价格,在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

尤其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这四大国际粮商,简称ABCD,它们更是操纵粮食价格的老手。

在西方各国政府的扶持下,国际四大粮商一度垄断了种子、农药、化肥、仓储物流、加工运输、分销等环节。

有了这份垄断地位,它们直接炒作供需关系,控制粮食价格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也就只能任其鱼肉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际四大粮商,就跟石油体系里的欧佩克似的,讲究的就是一个唯我独尊。

中国不买国际粮商的货了

当然了,放在以前,国际四大粮商确实有狂妄的资本。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现在的粮食版块,完全是买家市场。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粮食买家。

假如中国不买了,那这些粮商的粮食,也就只能烂在仓库里了。关于这一点,从这两年国际粮商的对华出口贸易额中,就能窥知一二。

比如今年第三季度,美国仅仅只向中国出口了1.34万吨玉米。要知道,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56.4万吨。一下子直接减少97%,这对于国际粮商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损失。

除了玉米以外,大豆的处境也差不多。像今年的美国大豆,仅仅只向中国卖了500万吨,同比下降25%,创16年以来最低值。

还有法国的大麦,也面临着出口危机。今年法国鲁昂港的大麦出货量,同比下降50%,这掉下去的份额,就是出口到中国的。

可见,中国确实不想再购买国际粮商手里的货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就挣不到什么舒服钱了。

后备大粮仓——俄罗斯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问了,中国哪来的底气?居然敢不把国际粮商放在眼里?说不买就不买了?难道不怕出现粮食危机?

严格来讲,还真不怕。因为在应对粮食危机这个问题上,我国已经留下了诸多后手。

首先第一个后手,就是俄罗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已然成为了咱们的后备大粮仓。

去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一份史上最大的粮食合同,总价值高达2.5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1827亿元。

根据该合同,在未来的12年时间里,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口7000万吨的谷物、大豆、小麦等,以供应中国市场的粮食缺口。

有了这份保底合同,我国应对国际粮商威胁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了。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2023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小麦面粉,数量高达14.3万吨,同比上涨350%。

而且从进口占比来看,我国进口最多的小麦面粉,就是来自俄罗斯,占比高达65.7%。可见,俄罗斯确实有取代国际四大粮商的实力。

除了小麦面粉以外,像大豆、菜籽油、冻鱼、虾蟹、猪肉等,俄罗斯都对我国一一进行供应。尤其是猪肉方面,更是供应火爆。

俄罗斯出口中心高级副总裁尼基塔·古萨科夫曾表示:“在不远的将来,俄罗斯将向中国开发一条‘肉类专线’,争取成为中国三大猪肉供应国之一”。

这也很正常,毕竟中国的猪肉市场这么大,中国人民每年对猪肉的消费这么多。在如此暴利的诱惑下,俄罗斯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总之,俄罗斯的这张牌,我国算是稳健的打出来了。

打造自身产粮、储粮硬实力

当然了,除了俄罗斯这张牌以外,我国还有另一张牌,那就是咱们自己。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打造自身的产粮硬实力,才能在这个波橘云诡的世界上生存下来。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谷物自给率,高达95%以上。得益于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的优越,在2021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更是取得了“十八连丰”的傲人战绩,惊艳国外。

可见,在产粮这方面,我国并不输给美俄等其他国家。

除了产粮丰富以外,我国还拥有极其健全的粮食仓储体系。根据国外机构的数据统计,我国一共储备了全球69%的玉米,60%的大米,以及50%的小麦。

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480千克,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千克粮食安全线。可见,在储备粮这块,我国的实力也是雄厚至极。即便全球发生粮食危机,我国也能独善其身。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在大力发展智能粮库,以减缓粮食贮藏的损失率。

按照相关部门的数据,我国在全国的智能粮库中,一共部署了数百万个监控,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数千台地磅。

期间,我国还建立了粮食储存物联网,以便于对粮食库存进行动态监测。当这一套组合拳全部打出来以后,我国面临粮食危机时就能有备无患了。

按照有关学者的说法,中国目前的储备金,可以满足全球14亿人吃一年。可见,咱们国家的粮食,远远经得起时间和人口的消耗。像这份控粮实力,是其他国家远远不能比的。

底蕴雄厚的中粮集团

当然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其实还有一张底牌,那就是中粮集团。

作为一家声名在外的央企,中粮集团主打的就是底蕴雄厚。关于这一点,2008年爆发的小麦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国际粮商趁着金融危机,疯狂炒作粮食期货的价格,企图把价格炒高以后,一把收割,赚个底朝天。然而,他们却低估了中粮集团的实力。

看到国际粮商正在炒高价格,中粮集团直接抛售手里的粮食,用来砸盘。你国际粮商接盘多少,我就砸多少,就是要把粮食价格给砸下来。

一开始的时候,国际四大粮商财大气粗,根本不把中粮集团放在眼里。谁曾想,到了2008年9月份的时候,国际四大粮商都快扛不住了,中粮集团还在继续砸盘。

看到中粮集团雄厚的实力,国际四大粮商纷纷崩溃:“中国手里究竟还有多少粮食?”

最终,在中粮集团的砸盘之下,粮食价格被成功打了下来。粮食期货的道指狂泻3000点,国际粮商血本无亏。

这一刻,美西方才终于意识到,中国才是这场粮食博弈中的最大BOSS。

今后还将管控粮食进口

从以上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操控和布局粮食的能力,已经远在国际粮商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粮商还要通过粮食来胁控中国,就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了。

按照有关学者的分析,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国还将采取日韩两国的策略,通过管控粮食进口,来保护本国农民。

尽管外面国际粮商的粮食价格便宜,咱们也不会再过多进口了。今后只专心消化本国的粮食剩余,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假如真到了那个时候,西方粮商的好日子,确实就到头了。毕竟咱们不买的话,谁还能吞的下国际粮商手里的货?

总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一直都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当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全面建设起来的时候,西方粮商的舒服钱也就挣不了多少了。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合川老农民:从大豆到玉米小麦,中国是如何与国际四大粮商斗法的?】

孤烟暮蝉【美国媒体呻吟:中国人再也不怕挨饿了,西方粮商的舒服钱挣到头了】

中国青年网【我国已累计收购2023年秋粮近1.5亿吨 粮食购销储备监管新体系已建成】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