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对于人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3米深的大雪谁见过?
别着急,咱们的“老邻居”日本,目前正在上演着这样的一场“岛国奇景”。
根据2024年12月24日央视的报道,从12月17日开始,日本多地开始降雪。
谁能想到,这场冬日大雪竟然会酿成“雪灾”!到底怎么回事呢?
日本气象机构此前已作出相关预估和预报,从12月20日开始,日本多地山区出现积雪厚度超过1米的情况,导致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受到影响。
2024年12月22日,日本主流媒体发布"暴雪警报",重点关注日本中部的关东地区甲信、新潟县等地,并提醒当地居民警惕大雪可能造成的树木倾倒、停电以及雪崩等风险。
不过,日本显然没想到这场大雪会演变成暴雪。气象预报中的降雪量仅为30至70厘米不等,但预报发出后不久,部分地区积雪已超过1.6米。
值得注意的是,1.6米的积雪并未刷新日本的降雪记录。
在临近日本海的青森县,24日凌晨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到353厘米。
这一数字意味着积雪高度超过3米,几乎能覆盖一层楼的高度,相当于一位成年人肩上还站着一个孩子那么高,真可谓"大雪封门"。
当然,日本青森县能够创造出“3米佳绩”,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青森县是临近日本海的临海地区,海上吹过来的富含水分的海风,经常会通过该地直接投入青森县另一侧峡谷的怀抱。
所以这里也经常是包括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和本地的温暖海面“交汇”的地方,同样也是降水极为频繁的地区。
这里之所以成为降雪最为严重的地方,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事实上,在这里的一些“窝风”的地方,积雪还能够达到3米以上甚至更高。
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是“日本最容易下雪的地方”之一。
尽管暴雪在日本的预料之外已经构成,但这并没有影响日本继续发布警报.
不仅继续重申这一场雪灾将会造成更大的灾害,同时也可能打破12年以来的最大降雪纪录。
2022年12月,几乎是同样的时间,日本多地普降大雪,创下了平均积雪超过1.6米的纪录。
那一场大雪不仅造成了大范围的民生基础工程停摆、数以万计的家庭停电,同时也造成了14人死亡、80余人因雪受伤的悲剧。
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很像,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气候,只不过是这一次的降雪明显要比上一次还要大。
当时相关的专家在灾后对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曾经把雪灾归因于温带气旋,而这一次则有人把造成雪灾的原因直指我国。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日本人还拿出证据称,此次导致日本大雪的寒流,是因冷空气在中国境内南下受阻,才使日本本土遭遇如此严重的雪灾。
那么,事实当真如此吗?
从本次造成日本大范围降雪的寒流成型原因,以及行动路线上来看,的确是和我国有着一些关系。
从寒流的生成方面来看,这个寒流是属于西伯利亚冷空气。
它其实是从西伯利亚那边吹来的冷空气,一路上从海面上吸收了很多水分,所以和中国没什么关系。不过要是看寒流走的路线,日本人说的倒也有道理。
平常的时候,在日本海上空有一个"空气墙",也就是鄂霍次克海上空的阻塞高压,能挡住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空气,减少对日本的影响。
但这一次,这个"空气墙"却不见了。
说到底,这次大雪是从北极来的,地球一直在转动,所以北极和南极上空的冷空气也跟着转。
这些冷空气撞到极地的山脉后,就会形成一个大漩涡,就像水池里的漩涡一样,我们管它叫"极地涡旋"。
这股从北极来的冷空气漩涡本来应该往中国北方走,但因为天气系统"跑偏"了,所以它改变了方向,扭头冲向了日本。
另外,日本所在地区是属于亚洲东部季风区域,在冬天时会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这些季风在途经日本海上空时,会携带大量温热潮湿的空气继续西行。
当潮湿的西北季风和寒冷的北极涡旋在日本青森县地区上方汇合时,冷气旋和潮湿空气相碰撞,就产生了大量的降雪。
从这方面来看,北极涡旋是从我国南方开始转向到日本,但造成这场雪灾的根本原因却与我国无关。如果要怪的话,只能怪日本的“高山”挡住了空气的路。
其实,从这一次北极涡旋受环流错位的影响突然转向到日本的事件中能够看出,这是一种气象异常的表现。
同样这一次突降的暴雪,似乎也在预示着全球的气候环境正在继续发生着改变,人们在未来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极端天气,也将会成为一个未知数。
人类社会有必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速相关工作的推进,避免进一步导致极端天气。
参考资料
[1]《特大暴雪突袭日本 我国大回暖形势确定有关?》中华网热点新闻
[2]《多地发生强降雪 日本气象厅发布警告》光明网
[3]《日本:强降雪来袭 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3米》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