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和种植技术的进步,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吃到可口的蔬菜。

然而越新鲜的蔬菜往往越暗藏危机,“毒白菜”“毒金针菇”等等早已被传得沸沸扬扬。

那么问题来了,它们真的是闻之色变的“致癌食物”吗?

毒白菜

在坊间的传闻中,白菜含有甲醛,吃多了会得癌症,所以为了家人的健康,它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蔬菜,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说白菜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传闻中的罪魁祸首,那就是“甲醛”。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甲醛的认知主要是在装修房子时,如果新装修好的房子甲醛超标,那么对人身体的影响是极大的。

同样的道理,当甲醛出现在蔬菜中时,大家对它也一直保持着刻板印象,但其实甲醛在蔬菜中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

白菜中甲醛的来源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白菜生长过程中通过自身代谢产生。

这种被称为内源性的甲醛,一般对身体不会产生影响。

第二个就是不良商家为了保持白菜的储存时间,在白菜上喷洒甲醛溶液。

之前河北经济电视台报道过,河北定州一家蔬菜批发市场,为了让白菜看起来新鲜,用的就是甲醛溶液。

但是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严禁使用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所以一般商家储存白菜时使用的是亚硫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而这些保鲜技术都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如果真的碰到喷有甲醛的白菜时,大家也不必惊慌,因为甲醛易溶于水,而且极易挥发,所以从菜市场买回的白菜,大家只要认真冲洗,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残留的。

如果还是比较担心的话,可以将白菜最外面的一层扒下来,将里面的再冲洗一遍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甲醛虽然无色但是气味刺鼻,所以大家在挑选白菜时,可以闻一下白菜的根部,要是有一股刺激性的味道,大家一定要躲得远远的。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蔬菜,就比如金针菇就是个例外。

毒金针菇

在超市购买的金针菇,大多数都是袋装的,很多人在拆开袋子时都会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所以很多人就对这种金针菇产生了怀疑,难道它也含有甲醛吗?

其实不然,金针菇自身是不会产生甲醛的,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一些挥发性醛类气体,不过这并不是甲醛。

当然,可能还会有人疑惑,为什么现在的金针菇很白,和之前的颜色相差甚远。

这是因为现在的金针菇引进的是日本的品种,因为其色泽性而被中国保留了下来,现在市面上我们常见的金针菇就是这种。

不过也并不是市场上所有的金针菇都是好的,一些黑心的商家也有可能会利用甲醛来维持金针菇的新鲜。

但不用过于杞人忧天,现在食品检测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大家只要去正规的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便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同时,买回家的金针菇大家要及时清洗,在烹饪时一定要加工熟,如果金针菇上真的有甲醛残留,高温也能将其杀干净。

毒豆腐

在豆腐中加入“防腐剂”是黑心商家想出的损招,除了一些常见的手段,有的人还会将豆腐泡制在甲醛中,如果长期食用这些豆腐可能会导致内脏器官受损。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很多人在购买豆腐时,都会观察豆腐的颜色,以为这样就能辨别出甲醛豆腐,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豆腐的颜色主要与豆子的品种和凝固剂的种类有关,发白的豆腐并不代表它就是甲醛豆腐。

至于如何辨别甲醛豆腐,第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和其他蔬菜的预防手段一样,大家在选择商家时一定要选择可靠的,一些来源不明或者是价格低廉的豆腐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

同时,正常的豆腐是有一股豆香味的,表面光滑不会发粘,而甲醛豆腐则不然,如果大家遇到了可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

毒粉条

在大家的以讹传讹中,发白的粉条有可能就是含有甲醛“毒粉条”,可是前面咱们也说过,甲醛易溶于水且惧怕高温。

浸泡冲洗后再进行烹饪,这样的一套流程下来,就算粉条上沾有甲醛,肯定也会被消灭干净。

即便有微量的残留,对我们的身体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大家还是很担心的话,在烹饪时可以尽量开窗通风。

而且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现在甲醛给人带来的危害主要是靠吸入,仅仅依靠摄入是很难造成急性中毒的,除非一天至少吃下44.118千克的蔬菜,可是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这四种蔬菜,还有一种蔬菜一直以来也被大家所争议,那就是捆绑类的蔬菜。

这类蔬菜一般需要绳子捆绑然后进行售卖,而捆绑的绳子大多数是由胶带制成的,根据一些检测样本发现,被捆绑的蔬菜中没有甲醛,但捆绑用的绳子上却有微量的甲醛。

不过值得庆幸的事,这些甲醛含量都属于正常范畴,并且不会在蔬菜表面积累,所以大家可以放宽心。

传言中有很多“甲醛菜”,但大多数都是谣言,其说法并不可信,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大家在选择蔬菜时还是需要提高警惕,正规的超市在进货时都会对蔬菜进行检测,但小摊却不一定。

千万不能为了一些小便宜,给黑心商家可乘之机,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有千万分之一。

参考资料:
【1】大白菜喷甲醛,是真是假,科普中国
【2】白菜、金针菇都是“甲醛菜”,有害身体健康,澎湃新闻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