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而在我国的邻居中,印度却一直是一个不好相处的邻居。多年来,中印在边境地区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也成为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阻碍。7月25日,正在老挝万象出席东盟相关会议的我国外长王毅和印度外长苏杰生进行了会晤。会谈中,两位外长谈及中印边境问题,就实现边境和平稳定达成了共识。会后,印度外交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中印要有针对性和紧迫性地开展工作,以尽早实现边境两军完全脱离接触。这次外交会晤的开展,也是迄今为止中印在边境问题上达成的最好消息。

关于中印边境问题,很多国家的学者也纷纷给出过解决方案,俄罗斯外交官扎哈罗夫就提出,中印之间应该达成“互让”,只有真正实现中印关系全面正常化,才能削弱美国干涉地区内政的能力。然而,一直以来,藏南就是中印边境问题的焦点话题。近年来,正是因为印度在藏南问题上屡次挑衅,才导致事态持续恶化。而自始至终,在藏南地区归属问题上,中方在坚持原则性问题的基础上,也始终保持着和谈对话的诚意。而俄专家也表示,中国应在对印问题上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克制,毕竟同为亚洲大国,如果刀兵相见,必然会正中美国的下怀。甚至有可能重演俄乌冲突的悲剧景象。

自20世纪60年代的对印自卫反击胜利后,中方并没有依托战场上的胜利步步紧逼,而是在印度未作出任何承诺的情况下,主动撤回实控线之内。很显然,没有接受教训的印度对藏南地区依然执念很深,再度重新进入藏南地区后开始大兴土木,大批量移民。到了20世纪80年代,印度更是设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并且在中印边境持续增兵。对此,我国一直强调以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印度却始终排斥,这就导致中印划界进展十分缓慢。

经历了2017年“”洞朗事件和2020年班公湖对峙冲突后,中印在边境地区进一步剑拔弩张。只不过,印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发现根本扭转不了局面。以军事方面来说,印度在中印边境驻兵20万,其陆军大批精锐以及众多高精尖武器都投入到了中印边境。然而,印度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其装备还是“万国造”,和实现武器装备全产业链发展的解放军相比,无论是部队的实战能力、战略储备还是后勤体系,印度都无法相比。因此,印度在边境堆积重兵,不仅无法对中方形成有效的威慑,反而给自身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自莫迪连任以来,其执政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首先从这次选举来看,莫迪赢得并不轻松。国内反对派势力越来越强大,这让莫迪不得不谨言慎行,在施政方针的制定上更为小心翼翼。本身来说,印度和中国长期矛盾重重,严重影响了中印关系,印度不仅在一次次对抗中碰得头破血流,而且还影响到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国内民生。毕竟,印度经济发展极度依赖中国,眼看着和中国相邻的各国在“一带一路”等合作框架中享受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红利,莫迪也不得不改变态度,通过缓和中印关系,为印度未来的发展积蓄更多的能量。

当然,边境问题涉及领土和主权,在核心原则上,中国绝不会作出让步。此前,我国再次公开发布了藏南地区使用地名公告,此次增补地名多达30个,对藏南各山川河流,村落据点进行地名标准化,这也将是我国在藏南问题上迈出的关键一步。从法理上来说,藏南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不会对此作出改变。而其藏南问题之外边境的管控和处理矛盾方面,中印之间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接下来,中印边境谈判工作仍要继续,相关的诚意和解决方案,中国已经明确给出,未来到底如何推进,就要看印度方面的选择和行动了。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