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90年代国家做出经济转型重大决定,4500万人被迫下岗,一度超过美国大萧条!

按道理来说,上千万人失业,国家经济必会遭受重创,社会也会变得动荡不安。然而,我国不仅在这次下岗潮中逆境重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让还一部分农村人走了出来,摇身一变成为了企业老板,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90年代下岗潮,时代的阵痛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走的是国有经济路线,随着国家发展的步伐,钢铁厂、纺织厂、糖厂等等一个个建立起来,为城市人口制造了众多工作岗位。

那时候进入“国企”的都称之为工人,只要进入了工厂工作,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基本上一辈子都不用为工作、生活而发愁。

毕竟那时候只要当上了工人,不仅免费吃食堂、免费发工衣、逢年过节有补贴、生老病死有人管、退休还有养老金,让农村户口的人们羡慕不已。

以前从来都没有“下岗”一词,大家都默认只要是正式工,只要不犯杀人放火的重罪,一辈子都有工作、有饭吃,是真正的“工人阶级”

这一切从1983年开始悄然改变,随着国家劳动人事部宣发的《试行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地位悄然发生了改变,这一合同制的下发将劳动终身契约逐渐削弱,并且赋予了企业解雇的权利。

虽然当时也有不少人反对这一改变,认为这是将“国家主人”变成了“讨饭吃的受雇者”,但大势已定,改革已经在悄然进行。

下岗从90年代开始,来的十分迅猛,也让人猝不及防。全国掀起了破“旧三铁”,直接打破了工人的“铁饭碗”。

吉林钢铁公司率先开始,十万多工人转为劳动合同工,随后各个省份也开始改革。在这阶段一部分被转成“准合同工”,一部分年纪大的、关系不够硬的、身体不好的被停薪留职

一开始被下岗的工人会获得少量补贴,这根据工厂的盈利情况而定,发展好的会让工人再次上岗;效益不好的一直“放长假”没工资,最后连补贴都不发,社保也不交,被逼着下岗;也有一部分企业直接一次性赔付一笔钱,解除劳动关系。

轰轰烈烈的下岗潮来袭,让大家猝不及防,几乎每年都要上百万人失业,裁员力度之广强、推行力度之广可以说史无前例,90年代下岗的人数超过4500万,1995-2002年,国有跟集体企业精简了6000多万工人。

美国大萧条阶段,下岗的人也不过1400万人左右,很明显我国这一次的大下岗已经超过了好几倍之多,恐怖如斯!

1999年时,小品之中“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一句话基本上概括了整个阵痛的90年代,更是触痛了无数人的心。

上千万下岗工人,何去何从?

下岗来得猛烈又突然,甚至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其实,国企的改革早在80年代就成为了重点,只不过在90年代才爆发。

在国有经济发展时,不得不承认这些企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还清了内债也让国家再无外债。不过,随着“铁饭碗”风气的滋长,国企不再赚钱反而成为了经济拖累。

据统计,当时只有1/3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大部分都在亏本,90年代我国想要加入WTO,迫切需要对企业进行改革,下岗才会如此迅猛。

站在大局观上考虑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站在普通工人的角度,这无疑是一场巨大打击。惊讶、愤怒、无奈等各种情绪应运而生,如何解决工作问题,如何解决后续的吃饭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下岗几乎贯穿了整个90年代,人们从最初的不相信,转变成恐慌,最后到不得不接受事实。一部分人在停薪留职期间依旧抱有工厂返聘的期望;也有一部分人接受了现实另谋出路。

还有一部分人,从体面的工人,成为了下岗无业游民,一时间无法找到工作,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受不了打击选择自尽来结束生命

下岗的工人们投入到各行各业之中谋生,一些年纪大的找不到工作,只能待在家里打零工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为了能够安抚下岗的工人,并且给到补贴,国家也推出了很多政策。但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一些政策很难落实到底。

据调查,失业后工人本可以领取失业金来过渡,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消息,超过58.5%的人都没有领过,缴纳养老金的人也只有35%,其余都已断缴。

最悲催的当属于女工人,很多人迫于生计开始流向按摩、美容美发、保姆等工作,甚至有一部分人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下海”,靠着身体牟利。

阵痛后,让中国迎来翻天覆地变化

千万人下岗是时代的阵痛,很多人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按道理来说,这么多人失业肯定会造成社会恐慌,还会造成经济下滑甚至是动乱。但我们国家似乎很快扭转了局面,甚至一部分人抓住了机遇,先富了起来。

经历了大下岗后,大家开始了新一波的就业潮,干各行各业的都有。到1998年,基本上有一半的失业人群已经再就业,到2002年失业率降低到15%左右,可以说恢复地十分迅速。

一方面,得益于私有企业接手国营企业进行了盘活创造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中国人自立自强,一行不行就换一行,开始自谋生路。

随着改革、解放思想的兴起,农村的人也开始走了出来,也从中赚到了钱。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那个年代信息、人脉、眼界、闯劲只要占一样就有可能发财。

这是时代独有的红利,50-70年代时期,我们“买”东西还依靠粮票、布票、油票置换,手里有钱都买不到东西。70-80年代大部分的“生意”依旧在国家手中,自己私下倒卖东西是犯法要蹲局子的。

因此,在80后以及90年代,国家市场完全是空白的,只要你有点“路子”就能赚到钱。

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姐姐之前就是工厂的工人,下岗之后她开始南下寻找赚钱机会。从深圳、香港进货时装拉回小城市卖,在98年一年就能赚上万元

后来她听到了房价要大涨的消息,又从一个总来店里买衣服的银行员工那学会了抵押贷款,于是开始将赚到的钱投入到房地产中,押一套买一套,就这样一共买了7套房子,短短几年时间彻底改变了命运。

2000年开始互联网开始进入了新世纪,把握到这一风口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开始兴起。

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于马云,掀起了网络购物的狂潮,让网购走进千家万户还兴起了电子支付,让我们逐渐脱离了现金支付。如今,走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身上带着现金走的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手机扫码支付。

我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90年代的下岗潮有着莫大干系。若是固步自封还是走以前的老路,可能每个家庭都想着能够稳稳当当地当一个光荣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干到退休,就不会有人想着出来闯,开辟新商路。

改革是需要阵痛的,一个“工人时代”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翻天覆地的改变。短短几十年时间,我国飞速发展不仅成功加入了WTO,还成功深奥,在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

如今的中国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当年工人们的“牺牲”

有经历过90年代下岗的朋友吗?欢迎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参考资料:

制度实践与目标群体: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实际运作的研究 2021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