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正式施行!在国际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又处处针对我们的情况下,国防教育和国家整体安全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重要。
就像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总理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可持续增进我们的忧患意识一样,全民国防教育的持续深化,也是在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为未来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打基础。
那么,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有哪些变化?该法和《国防法》之间有何区别?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目前又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呢?
4个方面的修订
《国防教育法》虽然也有“国防”二字,但它主要面向国民而非军队和国防建设的。该法律2001年颁布,今年的这次是第二次修订。
根据国防部9月底的介绍,此次修订主要是围绕4个方面来进行的。
首先明确了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确立了分工负责、军地协同的模式。
其次,每年的兵役宣传和学校国防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完善学校的国防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服兵役意识。
再次是从军训方面入手,相关方面要制定新的针对学生群体的军训大纲。军事技能训练、意志的磨练和组织纪律性是主要的三个训练方向。
网上总是在吐槽,说每年的军训像走过场,没有真正的军事技能培训,军训也失去了其原来的初衷和意义。而这种失去,很容易消解学生乃至社会整体的国防教育观念。
最后,是从思想方面拓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和范围。要利用各种节日和重大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让国防安全意识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其实从总体上来看,《国防教育法》的本质,就是告诉全体国民要居安思危。同时向大众传授基本的军事技能,让大众从小就具备国防安全的意识和理念。
毕竟只有在心底认同居安思危,时刻关注国家安全,才能让我们的国防安全牢不可破。
除了《国防教育法》进行新的修订外,近年来《国防法》也进行过新的修订。
《国防法》修订了什么
《国防法》是国家国防方面的基础性法律,军队的发展和建设,国防的规划和建设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宜,都是在这一法律基础上展开的。
我国第一部《国防法》是在1997年颁布的,从时间跨度上来看,20多年的时间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有修订法律的必要。2020年的修订,总结起来也是4个方面。
其一,新的修订相当全面。2009年曾有过一次修订,但上次的修订只涉及法律第48条一些文本内容。
2020年的修改,一共修改了54条内容,既有增加也有删除,还有调整后的章节名称。修订后共有12章、73条法律条文。
其二,把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正式写入了法律文本中。多年以来,我们只是在强调我们的军事力量是防御性质的,即不会针对某国主动发起战争,也不会在世界上称霸。
就像上世纪的对印和对越战争,都是在对方的多次挑衅和侵犯主权下,我们发起的防御性反击。
强调归强调,但这一国防政策并没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新的修订,则是以法律的形式,把我们的国防观念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
而且这一法律形式的确立,也是对国外恶意中伤的有力回击。我国综合实力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国外近年来一直在炒作中国将称霸、中国威胁论等各种挑衅性的叙事观。
如果我们不以法律明确的形式回击,国外的这种恶意中伤,就会破坏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
其三,则是强调全民的国防教育。而这一点实际上和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又相互呼应。
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防教育法》是建立在《国防法》的基础之上的。两者的有机统一性,能促进全民的忧患意识。
其四,提高和强化军人的职业属性,让全社会都来尊崇军人这一职业。修订之前,对待军人使用的是“尊重”这个词语,修订后改为“尊崇”。
虽然只修改了一个字,背后则多出了一层推崇和崇拜的含义。这是赋予了军人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要强化保护军人的权益。
有一个国外军事家就曾这样说过,保家卫国甚至牺牲了的勇士们,他们的地位要是还不如国内的奸商,那这个国家在面临灭亡之灾时就不冤枉。
一句话,尊崇军人就是为了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军心才能凝聚国防才能巩固,备战练兵的能力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整体的国防加强了,面对外部的非议甚至挑衅,才能进行有力的回击。
而且从随时备战打仗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还是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背后,都要有强有力的军事国防来当后盾。
不打仗,不惧怕打仗
中东新一轮的冲突还在升级,就在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地区展开攻势期间,我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已提醒在当地的中国人,做好安全防护,随时准备撤离。
一个国家在战火中能安全撤离侨民的关键,正是深厚的国防实力。这是一个国家开展对外关系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要是没有这个做后盾,国家在世界上将无足轻重。
目前的国际形势,除了中东这个火药桶又一次剧烈燃烧起来,俄乌之间的兵戎相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尤其是俄乌之间的战火,是冷战以后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种复杂性的局面,势必会冲击未来的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安全。
至于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其连锁反应往往波及面更广。从能源市场再到海上运输的安全,下个阶段都将受到持续性的挑战和影响。
所以在乱局之下,一个国家的定力和约束局势的能力,就是其背后的军事力量。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不一定是为了主动出击,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强有力的军事做后盾,无论出现在哪里,都能成为牵头人和规则的制定者。
而且,处理这种局面的前提是不打仗,但又不怕打仗,武德服人,除了直接把拳头打在对方脸上这一种方式外,还有威慑,而且后者发挥的作用往往比前者更大。
这一点不得不提到美国,其武力值虽然也不差,但多年来面对各种局势和利益诱惑,美国人的思维总是冲在第一线当打架的带头大哥。
试想美国本来就强,即便打赢了一众小国,往往也是胜之不武。而且像阿富汗这样的泥淖似的战争,非但没有让美国确立自己的威严,实际上还破坏损失了其威慑值。
被戏称为拖鞋军的也门胡塞武装,为什么今年敢频频攻击美国的航母,本质原因就是美国的威慑值数下降了。
不怒自威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往往是亲自下场亲自发怒,不解决问题又催生出了一堆新问题,从而让自身的武力影响也大受折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中东又一次的乱局升级,美国现在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时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现在急于想从中东的乱局抽身离场,根本原因是不想再开启新战线,而是想集中力量针对我们。
这么看问题的话也不算错,而且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们更应该强化国防力量,才能随时应对外部的一切问题。
美国的错和我国的对
亚太再平衡乃至印太战略,美国的目的自始至终只有一条,就是从周边围堵和打压我国,从而遏制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工程,美国就从背后拆台,在海外广泛散布中国威胁论以及债务陷阱等虚假议题。
针对南海问题,我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倡议,美国又是在背后处处拱火,希望南海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
此外,美国近年来又一直拉拢本阵营的国家,对我国展开技术上的围堵和封锁。从整体态势上来看,美国的各种动作恶化了我国周边的良好发展环境。
不过,美国整体上的攻势虽然凌厉,但要真正达到目的难度还很大。一个原因是,我国周边国家对于美国的做法,并不是都持支持和跟随的态度。
目前的中美博弈,周边国家主要存在四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像日韩和菲律宾这样的迎合美国的国家,他们甘愿和美国深度绑定,彻底选边站队。
另一种情况是像印度这样怀有投机心态的国家,印度是两边都想参与,无非就是想借助中美的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选边站队,具体来看就是坚持自主发展,维持大国的战略平衡。最后一种情况,是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有针对性的反对美国。
我国周边的国家,总结起来就上述四大种情况。而要破解美国的封堵,就是要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策略。
完成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另一个方面——强有力的军事国防力量做后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国都没有做好和我国进行热战的准备。
只要这个前提条件一直存在,我国军事国防力量的威慑值数就会不断增强。我们不打仗,但又不惧怕打仗,将这一策略发挥到极致,美国采取任何措施就都会失败。
结语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发展,尤其是能成为规则的守护和制定者,军事国防是根本性东西。
强有力的国防并非要主动去挑衅谁,而是用力量做根基和后盾,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维护自身不可侵犯的天然权力。有这个前提条件在,我们的发展就能始终畅通无阻。
参考资料:
《在中国周边29国,中国做对了什么,美国做错了什么》 新华网 2023年10月27日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新变化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 爱思想 2024年4月1日
《国防部介绍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 国防部网 2024年9月26日
《新修订的国防法,新在何处》 光明日报 2023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