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张广凯
2月18日,百度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4年百度总营收达1331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达234亿元,同比增长21%。
从第四季度来看,智能云业务成为百度最大的亮点,营收同比增长26%,相较此前三个季度的增速直接翻倍,非常亮眼。2024年全年,百度智能云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近3倍,AI已成为百度第一增长动力。
这样的强劲表现,可以回应近期百度大模型切换至开源路线引发的讨论。在大模型领域,百度是全球少数拥有全栈自研四层技术架构的公司之一,基础设施服务同样可以带来商业回报。文心大模型开源可以让更多开发者和企业零成本使用模型,开源可以为智能云形成“开源引流+云服务变现”的商业模式,在接下来的AI应用爆发期,为百度扩大赢面。
近期连续放出开源、免费、深度搜索大动作之后,百度2025年还将推出下一代基座大模型,在AI应用爆发前夕做好了充分布局。
百度CEO李彦宏在财报后电话会上谈到,云的强劲增长源自于市场对百度AI能力的广泛认可,“我们将持续向AI投入,以确保处于这一技术趋势的前沿。”
应用来了,百度AI业绩加速
深耕AI多年的百度智能云,正在持续按下加速键。
2024年前三个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2%,14%,11%,而根据最新财报,其第四季度增速显著跃升至26%。这项数字直接反映出AI给百度业绩带来的巨大贡献。
从全年来看,百度智能云营收增速达到17%,是所有业务板块中最佳的表现。AI已成为百度第一增长动力。
百度AI收入再上台阶,早已有迹可循。
去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就展示了文心大模型调用量在过去一年间的指数级增长,并喊出“应用来了”。
财报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已增长至16.5亿,相较2023年同期增长33倍。
大模型调用的增长,实打实为百度带来了收入。
在企业应用端,2024年全年,国内市场大模型中标项目共910个,中标金额25.2亿元,是2023年的4倍。从中标厂商看,百度智能云在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这三个维度里均为第一。
从行业分布看,百度智能云在能源、政务、金融这三个行业的中标项目数位于所有厂商第一。
展望2025年,李彦宏表示,“我们有信心AI云的收入增长将保持强劲势头,同时继续实现正向的运营利润。”
开源+免费,为什么是最佳选择?
在过去一年中,大模型商业化落地为百度贡献了业绩增长,但是在近期转向开源+免费路线后,百度继续实现盈利的底气在哪里?
事实上,百度原本就是全球范围内AI技术积累时间最长、生态最完善的企业之一,并不需要只靠卖模型赚钱。在AI领域,百度已经建立起云基础设施、深度学习框架、模型、应用四个层次全栈自研的完整布局。
在基础设施层面,百度智能云近期刚刚基于自研的第三代昆仑芯,建成国内首个正式点亮的自研万卡集群,并宣布将进一步点亮3万卡集群。
对于AI基础设施来说,芯片数量只能反应理论上的最大算力,但是芯片集群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会极大影响最终发挥出的效果和成本。通过自研芯片,以及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百度对算力优化无疑有着更深的理解,在万卡集群上实现了99.5%以上的有效训练时长,能够将两种芯片混合训练大模型的效率折损控制在5%以内,达到业界最领先的水平。
在框架层,百度自研了中国开发者使用最广的飞桨开源框架。飞桨和文心的联合优化可以实现推理性能提升,推理成本降低。
在模型层,百度不仅拥有文心大模型矩阵,还可以通过千帆大模型平台接入其它模型,并凭借完善的底层效率优化来降低价格。例如近期接入的DeepSeek的R1和V3模型,推理价格最低仅为DeepSeek官方定价的30%。
最新数据显示,千帆已经帮助客户精调了3.3万个模型、开发了77万个企业应用。
站在当下时间点,制约AI应用爆发的不只是模型能力,同样还有调用成本。因此我们看到,DeepSeek火爆之后,无论是其官方应用还是外部平台都无力提供充足算力,持续出现掉线问题。如果免费模型带来的算力成本超出人们承受能力,那么免费就等于不可用。
但是在用户骤增之后,谁能提供廉价和充足的算力才是胜负手。凭借全栈自研的四层生态,百度能够实现端到端的优化,不仅提升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还能降低综合成本,真正意义上提供可用的免费服务,这也是“DeepSeek现象”为百度智能云这样的AI云厂商带来显著利好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维度来看,尽管百度只是开源+免费路线的新玩家,却也是最适合这一路线的玩家之一。
李彦宏在电话会上再次解释了转向开源的原因:“从DeepSeek身上,我们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开源最佳模型能大大促进人们使用或采纳这个模型。”开源无疑有助于百度的大模型用户量继续快速提升,并在更多场景中扩大影响力。“我想强调的是,无论开源闭源,基础模型只有在大规模解决现实问题时,才具备真实价值”。
新模型+新能力,2025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去年在大模型应用层面快速增长,在基础模型方面也没有放慢迭代更新的脚步。2024年,百度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turbo旗舰大模型和ERNIESpeed等轻量模型,文心“全家桶”不断丰富。
这既说明百度2023年的模型能力已经足够优秀,也意味着百度今年或许还会给人更大惊喜。
百度已经宣布将于近期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并于6月30日起开源。而外媒此前爆料,文心大模型5.0也将在下半年问世,多模态能力会有显著提升。
最近,文心一言也上线了深度搜索功能,具备更强大的思考规划和工具调用能力,可为用户提供专家级内容回复,并处理多场景任务,实现多模态输入与输出。
去年,百度也重点推出了RAG+iRAG检索增强技术,极大降低大模型幻觉问题,增强AI搜索可用性。
在内部AI重构方面,百度亦有不少新进展。财报电话会披露,百度搜索当前约有22%的所有搜索结果页面包含了AI生成的内容。今年1月,百度的月活跃用户中,83%的用户与生成式AI内容进行互动。去年12月,百度App上每个用户的搜索查询量同比增长了2%。
在昨天的电话会上,李彦宏专门谈到了AI聊天机器人与AI搜索的区别:“虽然AI聊天机器人代表了AI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但初期的阶段,但至今仍未出现杀手级应用。”
“我们相信,搜索正在向一个集成平台发展,超越 AI 聊天机器人。AI搜索不仅提供智能答案,还将引导用户完成整个过程,从寻找答案到提供深度分析、完成任务,最终提供全面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大部分C端用户对AI的应用还局限于聊天和简单的内容生成,难以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商业模式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