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任洁 见习记者 刘雅欣)日前,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发布关于终止西藏自治区地震一级应急响应的决定:从1月19日零时起,终止西藏自治区地震一级应急响应,转入安置救助及恢复重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各方力量纷纷集结起来,赶赴灾区救援。当时身在中国安能成都基地的救援员刘水也闻令而动,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赴日喀则抢险的征程。
此次已是刘水第3次奔赴日喀则参加抢险救援行动,也是最艰难的一次行动。作为中国安能成都基地的首批抢险队员之一,刘水连续15个小时从成都奔赴定日县受灾现场,未经休息便立即投入了抢险工作。
从7日下午直到17日,刘水一天都没有休息过,这对他来说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37岁的刘水已经离开西藏近8年,由于他突然从成都来到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的定日县,再加上连续高强度作战,刘水在救援的前几天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靠着吸氧和一股子精神,刘水硬生生地挺了过来,短短几天,他的脸就已经重新印上了深深的高原红。
“我一直想的就是我是老西藏,我有老西藏的精神,我懂得如何克服高原反应,现在我已经从一开始的高反严重,进化到干活有点喘粗气,我觉得我克服了高反,我对得起身上的责任。”刘水坚定地说道。
刘水与日喀则的第一次相逢是2015年。那年的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当时的刘水担负了救援车辆驾驶员(东风车)和救援物资装卸的任务,他回忆道:“那是我第一次抢险,又恰逢在西藏参与水电站建设,来来回回搬运物资根本不觉得累,只希望自己能干得多一些,受影响的同胞们就会过得好一些。”
令刘水没想到的是,第二次的日喀则之行来得如此之快。2016年8月2日,雅鲁藏布江上游拉孜段附近一段河堤发生决口,刘水再次踏上日喀则抢险的征程。一次次的自然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在刘水等一众一线救援队员的昼夜努力下,仅用不足五天,他们便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回忆起封堵任务圆满完成那一刻,刘水骄傲地说道:“通过拉孜那次抢险,我觉得责任更重大了。自那时起,我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子弟兵的责任担当,也深刻地感受到使命光荣。”
对刘水来说,三次来到日喀则抢险,三次都有不同的成长和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他一直都会义无反顾地顶在救援一线。这是刘水的觉悟和成长,也是中国救援力量的成长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