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某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寇大姐是村民们眼中的“能人”。她将本村散户种植的蔬菜集中收购,再联络采购员,一车车地将蔬菜运往外地销售,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然而一场纠纷,却让她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绝望:蔬菜货款追不回

时间回拨到2020年6月,寇大姐像往常一样,将一批价值近6万元的新鲜蔬菜交给了王某。王某是威海某超市的采购员,自2018年起他便与寇大姐进行了多次合作。然而这一次,约定的付款日期过后,货款却迟迟未到账。寇大姐一次次拨通王某的电话,得到地却是他将责任推给超市的敷衍回应,更让寇大姐崩溃的是,她得知王某已经离职,而超市方面以“货款未入账”为由拒绝承担责任。6万元,对寇大姐而言,不仅是她多年打拼的心血,更是村民们春种秋收的期盼。为了追讨货款,寇大姐在镇上法律工作者的帮助下,将王某诉至威海市环翠区法院。然而,面对陌生的法律程序和需要前往异地打官司的现实困境,寇大姐一度陷入绝望。这笔货款还能追回来吗?

愁闷:推诿扯皮理不清

开庭前夕,一通电话让寇大姐焦虑的心情得到了缓解。案件承办法官王斌主动联系寇大姐,在得知她身处异地且身体不便的情况后,耐心讲解了互联网法庭的使用方法,并一步步指导她完成手机操作,免去了长途奔波的困扰。

然而,正式开庭后,案件的审理却并不顺利。王某坚称自己采购蔬菜系履行职务行为,货款应由超市支付。为查明事实,承办法官追加超市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庭审中,超市出示证据,证明王某并未将这批蔬菜的采购记录在案,因此对该笔账目不予认可。寇大姐夹在中间,既不了解超市与王某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证据。她感到无比愁闷,眼看着村民们的血汗钱在推诿扯皮中越拖越久,却无能为力。

欢喜:手写信件表心意

就在寇大姐几乎失去希望的时候,承办法官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耐心细致地组织调解,一方面,他晓之以理,结合寇大姐与王某的微信聊天记录、王某离职时签署的对账单等证据,向王某阐明其作为合同相对方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他动之以情,将寇大姐承担的压力与村民们辛勤耕作的不易娓娓道来,让王某真切感受到每一分货款背后凝聚的汗水与期盼。最终,在情与理的交织中,王某主动承担起责任,同意由其个人支付货款,并通过互联网法庭与寇大姐签署了调解协议。事后,寇大姐感动不已,想寄一些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表达感谢,却被承办法官婉言谢绝。于是,她亲手写了一封信并寄来了锦旗,信中不仅表达了对法官的感激之情,也对环翠区法院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表示了由衷地钦佩。

如今,寇大姐的脸上又挂满了笑容。她高兴不仅是因为追回了货款,更是因为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温暖。从绝望到欢喜,寇大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法律的守护下,每一个普通人的权益都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而她的笑容,正是对这份守护最好的回应。

(通讯员 李涵桥)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