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南海的风吹到了江城,当年在南海深潜的黄旭华院士,走完了“赫赫而无名”的一生。
2月10日凌晨1时30分,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总体楼的黄旭华院士吊唁厅,依然灯火通明。摆成潜艇造型的花丛,依然簇拥着黄旭华院士的音容笑貌。
彻夜通明的吊唁厅
春寒料峭的夜晚,黄旭华生前工作的七一九研究所院内,数株梅花凌寒绽放,路灯下的花影送来暗香阵阵,与吊唁厅的鲜花遥相呼应,共同表达着对黄旭华院士“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的一生的崇敬。
彻夜明灯一直守护着“无双国士”的忠魂。2月8日、9日,预约吊唁的总人数已有9000多人,黄旭华院士一生守护的祖国和人民,此时此刻也守护着黄老的忠魂。
2月10日清晨6时30分,天空开始放亮,从吊唁厅外走过的人们,都忍不住再看两眼通明的灯光。这束光照着他们的脚下的路,踏向新一天的奋斗征程。
退役海军战士敬军礼
上午7时许,退役海军战士陈文杰从武汉徐东的家里出发,约40分钟后赶到七一九研究所的吊唁厅外,他隔着围墙对黄旭华院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虽然退役20多年了,但回想起当年出海执行任务时的场景,依然心潮澎湃。每次出任务回来,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都是强大的祖国给的,尤其是像黄老这样的科学家研制的先进武器,让我辈军人腰杆更硬。”7时50分许,陈文杰朝黄旭华院士遗像方向敬了一个长达两分钟的军礼,然后脚步坚定地走往上班的方向。
山东青岛赶来的军事发烧友鞠躬致敬
2月10日上午7时55分,山东青岛的军事发烧友王清强也来到七一九研究所,吊唁黄旭华院士。
9日晚上7时20分,王清强专程坐飞机从青岛赶到武汉。当晚9时35分落地武汉后,他连夜去武昌殡仪馆,吊唁了黄旭华院士。
10日一大早,他来到黄旭华院士工作的七一九研究所,再次向黄老鞠躬悼念。他还在此偶遇了一位连夜坐火车赶来的天津吊唁者,8时30分许,二人相约一起,又赶往武昌殡仪馆,送黄旭华院士最后一程。
王清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从小学开始就迷恋军事知识,今年已经52岁,但仍像一个少年般的军事发烧友。
“我是从报纸上知道黄老隐姓埋名30年为国造核潜艇的故事,黄老设计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退役后就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展出。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去参观那艘核潜艇。”王清强说,“黄老逝世,我一定要来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
山东烟台吊唁者通过外卖赠送鲜花
2月10日上午,仍有外地群众前往七一九研究所赠送吊唁鲜花。经营鲜花业务的李成群,上午9时30分许,又送来一个山东烟台群众的花束,这名群众还给鲜花专门配了三脚架。
李成群还代这名山东群众,向黄旭华院士鞠躬致敬。
“我在武汉做了七八年花卉生意,仅2月9日就送了15束专门悼念黄旭华院士的鲜花,这也是我从业以来第一次接到这么多祭奠同一个人的鲜花外卖订单。”李成群说,这次送鲜花,也让他更加敬佩和崇敬“无双国士黄爷爷”。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