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

你的凝视

“你凝视着她,她也在凝视你。”站在万平口海滨的夜幕下,眼前的夜色,天地玄黑,逼近又撤离的潮声,发出有节奏的动颤。幽静的海域披上一层银纱,动颤的缝隙里,白色浪条浮现的瞬间,让你开始回想白昼的那一段凝视时光。凝视的起点和终点,都是那件黑色的陶杯。它只有22克,一个无法想象的关于时间的重量,灌注在这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的黑陶之上。她被命名为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造型简洁明畅,细薄的陶壁,

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

中新社云南香格里拉1月31日电 题: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大叔,直播时你不能只做黑陶不说话啊……”春节期间,24岁的藏族小伙拉茸点巴回到家乡——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向乡亲们传授直播经验。当他忍不住冲进直播间画面,有趣的互动吸引不少网友围观。“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精美的黑陶是中国藏族文化艺术的结晶,传承数千年。位于茶马古道沿线的尼西乡以盛产黑陶闻名,从事

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

中新社云南香格里拉1月31日电 题: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大叔,直播时你不能只做黑陶不说话啊……”春节期间,24岁的藏族小伙拉茸点巴回到家乡——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向乡亲们传授直播经验。当他忍不住冲进直播间画面,有趣的互动吸引不少网友围观。2024年5月29日,香格里拉市一位藏族黑陶匠人用直播平台展示黑陶制作技艺。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摄 “黑如漆、亮如镜、

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

中新社云南香格里拉1月31日电 题:三代藏族人眼中的尼西黑陶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大叔,直播时你不能只做黑陶不说话啊……”春节期间,24岁的藏族小伙拉茸点巴回到家乡——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向乡亲们传授直播经验。当他忍不住冲进直播间画面,有趣的互动吸引不少网友围观。2024年5月29日,香格里拉市一位藏族黑陶匠人用直播平台展示黑陶制作技艺。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摄“黑如漆、亮如镜、硬

香格里拉青年的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

中新社云南迪庆2月28日电 题:香格里拉青年的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作者 罗婕篝火映红夜空,锅庄舞步飞旋。27日晚,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迪庆民族文化广场上,藏族青年知诗春批与各族同胞手挽手,在寒夜里跳出春的暖意。此刻,藏历木蛇新年的古突夜狂欢,正通过在场人的朋友圈、直播间与各地观众实时共享。作为社交媒体上拥有近40万粉丝的“香格里拉男孩”,知诗春批今年的守岁方式格外特别——既在火塘边延

文化中国行|父子接力 再续黑陶之美

黑陶,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声如磬”的特点,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黄河泥是制作黑陶的理想材料,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齐河是黑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齐河黑陶制作技艺在历史上一度湮没。刘浩,1939年出生,与黑陶结缘时已经48岁。毕业于艺术院校的刘浩之前一直从事文艺工作,自从被黑陶触发创作热情,便开始专注其中。他遍访民间陶工,发掘黑陶制作技艺;辞去公职,立窑

香格里拉青年的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

中新社云南迪庆2月28日电 题:香格里拉青年的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作者 罗婕篝火映红夜空,锅庄舞步飞旋。27日晚,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迪庆民族文化广场上,藏族青年知诗春批与各族同胞手挽手,在寒夜里跳出春的暖意。此刻,藏历木蛇新年的古突夜狂欢,正通过在场人的朋友圈、直播间与各地观众实时共享。作为社交媒体上拥有近40万粉丝的“香格里拉男孩”,知诗春批今年的守岁方式格外特别——既在火塘边延

香格里拉青年的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

中新社云南迪庆2月28日电 题:香格里拉青年的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作者 罗婕篝火映红夜空,锅庄舞步飞旋。27日晚,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迪庆民族文化广场上,藏族青年知诗春批与各族同胞手挽手,在寒夜里跳出春的暖意。此刻,藏历木蛇新年的古突夜狂欢,正通过在场人的朋友圈、直播间与各地观众实时共享。作为社交媒体上拥有近40万粉丝的“香格里拉男孩”,知诗春批今年的守岁方式格外特别——既在火塘边延

光明日报聚焦济南济阳区:守好文化根脉 用好文化品牌

“这一款黑陶制品,在传统黑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掐丝、影雕、漆画等工艺,使其更加绚丽多彩。”近日,山东省省级非遗项目济阳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庆增给研学孩子们的现场讲解,引来阵阵惊叹。这,也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打造“济阳@黄河”文化品牌的生动缩影。济阳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黄河文化流淌在济阳人的胸怀间。济阳持续开展“济阳@黄河”系列文化活动,打造黄河特色文旅项目,仅春节期间,济阳黄河大集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