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
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冰区完成星-机-船协同观测
2月1日,“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执行渤海冬季航次期间,成功完成了船-岸海冰协同观测。这是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尝试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为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据科考队介绍,2月1日上午10点,“中山大学极地号”率先开展了无人机观测作业。无人机观测小组使用大疆无人机,以船舶为中心进行渤海海冰正射影像测绘,甲板上同时进行CTD观测及采冰作业,获取海水
虚惊一场?NASA下调小行星撞地球概率至“接近于零”
NASA将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概率调整为0.28% NASA网站截图据《华盛顿邮报》20日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最近发现的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0.28%。根据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近地天体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撞击概率在18日被上调至3.1%的峰值,但在19日降至1.5%。而最新的观测计算结果判断,这颗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
首次成功尝试!“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冰区完成星-机-船协同观测
总台记者2月3日从中山大学获悉,2月1日,“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冬季航次期间,在渤海冰区—辽宁营口顺利完成船—岸海冰协同观测,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成功尝试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为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船基无人机观测小组作业据科考队介绍,2月1日上午10点,“中山大学极地”号率先开展无人机观测作业,无人机观测小组使用大疆无人机,以船舶为
7种!苏州2024年鸟类新记录公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新年伊始,苏州鸟类调查就传来了好消息。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据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调查统计,2024年共记录到341种鸟类,较2023年增加20种,创历史新高,这一成果标志着苏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新进展。2024年度观测到的鸟类中,有7种为苏州市鸟类新记录,分别是白枕鹤、黑喉潜鸟、斑胸滨鹬、小黄脚鹬、库页岛柳莺、黑叉尾海燕、灰背鸥。此外,在总的341种鸟类
美航天局: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可能性基本排除
新华社洛杉矶2月25日电(记者谭晶晶)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这颗近地小行星于2024年12月27日由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首次发现,预计直径在40至90米之间。自去年年底以来,天文学家一直持续追踪观测这颗小行星,并调整分析数据。近期,美国航天局持续下调撞击概
星空有约丨3月星空舞台节目单新鲜出炉
金星伴月、月掩昴星团、水星东大距、月全食、银河拱桥、土星光环“消失”……3月“星空舞台”节目单新鲜出炉了,有你想看的节目吗? 3月2日,明亮的金星将与一弯蛾眉月在傍晚的西南方天空近距离相伴,为公众带来一场超高“颜值”的“星月童话”。 3月5日,月球将会从著名的疏散星团——昴星团正前方经过,遮蔽昴星团中的若干恒星。“在今年的四次月掩昴星团中,这一次是月相最小的一次,感兴趣的公众可借助小型天文
1月18日傍晚,金星与土星将上演“星星相吸”
当两颗行星“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机会来了。1月18日傍晚,金星与土星将在西方天空近距离“欢聚”,上演“星星相吸”。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金星一直作为昏星出现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2025年1月,金星的地平高度日益升高,观测条件越来越好。同时,金星距离土星越来越近,18日最近时,二者角距离仅为2.2度。尽管看起来相距很近,但实际上它们在太空中相隔十几亿公
远离后又再靠近,7年后这颗小行星有概率撞地球!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
据法新社报道,一颗于2024年年底被新发现的,约有一个足球场大的小行星,经过科学家1个多月的追踪及对其轨迹的计算,发现其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6%。这是科学家发现的首颗已知与地球相撞概率超过1%的大尺寸小行星。据报道,联合国就此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威胁。《行星安全协议》包含一整套机制和需要遵守的准则,目的是让地球为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做好准备。首批措施之一包括美国国家航空
瞭望 | “拉索”:在世界屋脊观天
一场持续几百秒的极亮伽马暴,经过长距离“飞行”来到地球,“就像宇宙中有人打开了一支手电筒亮了几分钟,20亿年后恰好照在我们身上。”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间静谧办公室内,研究员曹臻坐在电脑前,实时掌控着四川稻城海子山上“拉索”的动向,后者接收的是宇宙中不断射向地球的宇宙线。曹臻是“拉索”项目首席科学家,也是让我国在国际宇宙线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科学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