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
云南师范大学推出原创剧《追寻》《西南联大》 被伟大者的精神力量“重塑”
《追寻》剧照。本文图片均由云南师范大学提供“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剧目演出中,原本因剧情需要设计的舞台“爱国三问”,得到了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共同的回答。“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4名演员朗诵着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整整7分钟,台下的观众认真地听着,有人还跟着大屏幕滚动的碑文字幕和演员一起朗诵。2024年,云南师范大学出品的音乐舞蹈史
《穆旦传》:“诗史互证”追溯“玫瑰与铁血”的人生传奇
穆旦,本名查良铮,中国二十世纪桂冠诗人、翻译家。他不仅被誉为“现代诗歌第一人”,更凭借精准的译笔,将普希金、雪莱、拜伦等西方经典引入中文世界,在诗歌创作与翻译领域构筑了双重丰碑。作家王小波曾说:“查先生(穆旦)和王先生(王道乾)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他们对现代汉语的把握和感觉,至今无人可比。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母语做这样的贡献,也算不虚此生。”近日,《穆旦传:新生的野
为何中国人应该爱中国神话
《魁拔》《大鱼海棠》《宝莲灯》《封神1》……近年来,影视中的中国传统神话日渐增多,《哪吒2》更创造票房奇迹,成了“中国电影里程碑”。从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看,影视创作应表达思想、阐发道理,以教化公众,而“传统神话”创作于蒙昧时代,饱含迷信、荒诞、宿命等色彩,“思想性”不足。为何观众会如此追捧这些作品?这会不会引发其他问题?类似疑问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大四课堂上推出古代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