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

中国“人造太阳”配上“赤霄光剑”,中国聚变堆研发迎来重大突破

据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媒体1月1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测试。该平台的关键设施——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 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摄经专家组现场测试显示,该装置最大粒子流大于10

我国80米长度国家计量基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央视网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立大长度基准装置,该基准装置测量范围达80米,测量范围内误差仅为2.45微米,相当于人在1600米之外分辨出头发丝的直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扩大,精密测量技术从常规尺寸测量不断向大尺寸大空间测量发展。长度精密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已达到十几米、几十米乃至上百米,测量精度从毫米量级发展到微米量级,提高3个数量级。然而,当前我国精度最高的长

奋进的春天丨向“新”而行 提“质”而上

珠江口旁,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忙着为首次科考任务做各项准备。它将深入11000米,突破入海的新深度。黄海之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一箭十星”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将于今年完成多个航天重大工程,标注中国的新高度。京津大地,CR450动车组样车正在开展线路试验和考核,测试时速450公里,刷新中国的新速度。2025年开年以来,科技创新的一个个新动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写下生动注脚。△2025

“嘉兹灵蛇 与时偕行”特展开幕

1月29日,“嘉兹灵蛇 与时偕行”蛇年文化主题展在北京钟楼面向公众开放。该展览以“蛇文化”为主题,分为“中国文化里的蛇”“蛇寿无穷,源远流长”“优游灵蛇,与时变化”“灵蛇聚宝,金玉满堂”“委蛇能远,蜕变新生”五个板块,通过图文+互动装置+艺术美陈+非遗作品等多样方式,展现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所蕴含的源远流长的文化,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丰富多彩的“蛇文化”意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野中,蛇极富灵

直接电解海水制绿氢 纯度达99.999% 新装置实现深远海电力高效输送

近日,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撬装装置在珠海试运行成功。该装置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设计研制,其试运行成功标志着中国海油在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新进展。“该装置克服了电解海水过程中杂质多、盐度高、腐蚀强等问题,成功将单机功率提升至1兆瓦,为海水制氢的规模化应用打下基础。”海水制氢项目负责人、海油发展清

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亿度千秒”,意味着什么?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界面新闻记者|戴晶晶中国“人造太阳”进度再次迎来刷新。1月20日,位于安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EAST)实验装置实现了超亿度、1066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下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聚变反应达到千秒量级才能自我维持,跨越‘亿度千秒’意味着人类首次在实验装置上模拟出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的环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

履职一年间丨打破数据“孤岛” 他在调研中探索如何更好利用“大国重器”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多年来持续关注如何更好发挥这些“大国重器”的作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他又在准备什么提案?春节刚过,沈志强委员就来到上海张江科学城开始新一轮调研,进一步完善今年的提案内容。张江科学城大型科研设施集聚,是我国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之一。调研中沈志强发现,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不少大型科研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装置”在广州全面启动建设

2月28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以下简称“冷泉装置”)在广州市全面启动建设。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申报并承担建设,项目包含“海底实验室分总体”“保真模拟分总体”“保障支撑分总体”三部分,总建设周期为5年。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整体介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供图冷泉生态系统中已发现600多种生物“冷泉”是指海底之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