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

罗志恒:优化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财政政策在近年来宏观调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政策实施要以效率效果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自2008年以来,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行了长达17年之久,有力促进了稳增长、惠民生和防风险,发挥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尤其是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一方面,有力地应对了外生冲击、促进了经济稳定。2008—2010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助力我国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平均增速保持在9.9%,

投资向“新”产业“升级” 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

近期,贵州、四川、浙江等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记者梳理地方项目情况发现,多地创新及产业发展项目数量多、投资大、占比高,特别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亮点突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力新领域新赛道。近日,四川省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涉及重大项目2956个,总投资11318亿元,均为近年之最,其中创新及产业发展类项目共1341个,总投资6332亿元,占比5

投资向“新” 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经济参考报》2月25日刊发记者采写的文章《投资向“新”产业“升级” 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文章称,近期,贵州、四川、浙江等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记者梳理地方项目情况发现,多地创新及产业发展项目数量多、投资大、占比高,特别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亮点突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力新领域新赛道。近日,四川省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

投资向“新”产业“升级” 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

近期,贵州、四川、浙江等多地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记者梳理地方项目情况发现,多地创新及产业发展项目数量多、投资大、占比高,特别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亮点突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力新领域新赛道。近日,四川省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涉及重大项目2956个,总投资11318亿元,均为近年之最,其中创新及产业发展类项目共1341个,总投资6332亿元,占比5

31省政府性基金收入排行榜:江苏、浙江、山东稳居前三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地方财力重要来源,随着近期31省份密集公开当地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最新的31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榜随之揭晓。第一财经根据31省份预算报告整理发现,2024年江苏政府性基金收入以约8097亿元稳居榜首,浙江超6000亿元收入规模排在第二,山东则以超4000亿元位居第三。四川、广东、上海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超3000亿元,分列第四至第六

解码地方“新春第一会”:从三组关系看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人勤春早,实干争先。春节假期过后,不少地方纷纷举办“新春第一会”,认真研究经济发展形势,积极把握趋势、谋划对策。“新春第一会”既落实中央精神,又聚焦自身发展。新一年,地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中央精神与因地制宜发展?如何让省内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联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的“长板”与“短板”?围绕三组关系,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如何把握中央精神与因地制宜发展?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

26省份下调今年物价涨幅目标,低空文旅成多省提振消费抓手

新春开工之际,各省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为2025年“拼经济”按下启动键。透过各地政府此前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新一年地方经济工作的侧重点。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关于2025年地方经济的增长目标,有28个省份(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将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至6%;27个省份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设在2%左右,其中,有26个省份将CPI增长目标从3%左右下调至2%左右。

地方两会看全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或保持在5%左右,物价涨幅或下调至2%

记者 王珍 闫桂花随着地方两会落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公布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有20个省份将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在5%以上,27个省份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设在2%左右。相比上年,半数以上的省份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物价涨幅目标则几乎都从3%左右下调至2%左右。分析师表示,今年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更加务实、审慎,下调增长目标并不是对经

界面晚报 | 《哪吒2》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美国将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

多地部署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是地方当前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天津、湖南、河北等多地日前发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均提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研究报告中提到,接下来,一是要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用好财政资金工具更加精准支持债务置换;二是要加大金融化债支

粤开证券罗志恒:建议广东在超长国债和专项债中争取更大额度

2月5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在“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就“财税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涵与实施路径”主题发言。罗志恒表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亟需破解的体制机制难题。广东要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罗志恒提出了加大财政支出,用好国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