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范景中|关于《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

项元汴,明代最负盛名的书画收藏家之一,他的印鉴流布于无数传世名迹之上,见证了中国书画鉴藏史的重要篇章。十二年前,《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初版问世,很快成为学界研究项元汴及明清书画鉴藏史的瞩目之作。近日,《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修订版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推出,在新的史料支撑下,其研究更为丰满细致,为读者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景中为《与古同游——

英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逝世,享年78岁

麦克·布洛维。(图源:印第安纳大学官网)麦克·布洛维(Michael Burawoy),英国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教授。1947年6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系,随后前往当时新独立的非洲国家赞比亚进行研究生学习,同时在英美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研究员。1972年赞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芝加哥大学博士。布洛维的研究始终围绕工人阶级、劳动生产、资本主义问题展开,在书斋之外,他

从封邦建国到编户齐民:共同体视角下的秦汉中国

在二十世纪以来,所有对中国历史分期的论战中,对于秦汉帝国的历史性格与遗产,一直被反复讨论与论辩。秦汉之后的古代历史中,所有的变革与回归,似乎都是向着秦汉帝国的“原型”进行校准与调整。漫长的战争所奠定的国家形态,在今天也塑造了我们对国家-社会关系的认知框架。我们受困于历史的惯性,也依据这样的遗产,在比较历史的视野中,想象文明的其他可能。阅读历史学家秦晖的新书《秦汉史讲义》,我们在这位历史学者的作品中

【文化评析】老城街旧建筑蕴含的生活智慧

【文化评析】作者:岳永逸(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教授)大城小镇每一栋存续下来还在使用的建筑,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过去而言,它是纪念;对当下而言,它是生活;对未来而言,它是遗产。作为首都,与时俱进的北京不但有着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冰丝带、奥森公园等引领潮流的新建筑、新景观,还精心留存了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地日月社稷坛、鼓楼等宏大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

社会学通识佳作《看见不可见社会》:揭示“不可见”的文化世界

近日,复旦大学社会学学者于海和邹华华合著的社会学通识佳作《看见不可见社会》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受社会影响。面对各种社会现象,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懂点社会学才能豁然开朗、少些迷惘。《看见不可见社会》作者之一于海是复旦大学知名的社会学教授,一位始终关注生活、关注周遭、关注社会的大学者。在撰写专业著作之余,他一直致力于将社会学知识通俗化、普及化,以提升大众的人文素养。在书中

美团成立算法顾问委员会

美团宣布,近日,由外部专家学者组成的算法顾问委员会成立,为美团改进算法提供常态化咨询和指导。每个季度美团将举办算法恳谈会,持续邀请骑手、商家、用户、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等共同参加。美团表示,算法顾问委员会将由“委员+专家团”组成,已邀请七位来自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委员组建独立顾问团队。

从社会学与建筑学的视野,看上海新千年之交的照片

【编者按】摄影与城市及社会的互动,使上海成为一座不断被观看、被解读、被再创造的城市,在中国城市逐渐迈入存量时代的当下,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关系又将如何被诠释?未来上海空间将形成何种空间结构?我们需要怎么保存城市的文化记忆?2025年2月22日下午,讲座“社会学与建筑学双重视野解读上海新千年之交”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讲座特邀孙哲(社会学学者,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副教授)、

“脑腐”是一种现代病吗

回望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疾病”是和时代捆绑在一起的,但也有一些,似乎像是披上了新的外衣“卷土重来”。最近“脑腐”这个词流行起来,大意是指“由于数字信息,尤其是社交媒体低质信息过度输入而导致精神和智识状态衰退”,成为牛津大学出版社选出的2024年度词汇。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同样有评选年度词汇传统的“柯林斯词典”,也将“脑腐”作为了它的年度备选词汇。虽然这两个年度词汇的语料库主要来自英

春节期间,来中华世纪坛感受“家国”文化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日前,作为“何以家国”文化主题展的系列活动,“家的阐释”主题演讲活动举办,引发观众对家国意义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表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不管生活如意,还是遭遇坎坷,每个人都无法缺席春节,或千里迢迢回家团聚,或郑重其事地书写家信,家书中充满了喜悦、遗憾、失落、祝福、期盼等复杂的情感。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罗攀表示,“家园”,作为社会学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