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

上海科学家成果登上《自然》,有望拓展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

通过对3万多株水稻遗传材料进行大规模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碱、耐热表型鉴定,中国科学家最终定位克隆到两个水稻耐碱-热QTLs基因——ATT1和ATT2,其中,ATT2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后绿色革命”基因。 据上海交通大学1月31日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F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新方法 有望提高水稻等作物产量

北京时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在水稻耐盐碱和耐高温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刊载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该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新策略,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里,半矮秆绿色革命品种在全球广泛种植,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全球粮食安全,然而它们的环境适应性

农业农村部:去年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过8000万亩

1月2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2024年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过800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超过1000万亩。▲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据国新网张兴旺说,2024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各

农业农村部:2024年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

1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2024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各项重点工作,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丰产丰收。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分类指导各地推进农田建设,优

山东省两会观察:汇聚“同心力” 做好黄河“大文章”

中新网济南1月22日电 (记者 沙见龙 赵晓)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是被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围绕黄河流域的生态、农业、文旅等方面,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汇聚强大“同心力”,共同做好黄河“大文章”。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沙见龙 摄 重自然,建好沿黄生态屏障山东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王琳连续两年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