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大气司新司长李天威亮相,介绍重点行业大气治理情况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李天威(中)首次以大气司司长的身份亮相发布会。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李天威首次以大气司司长的身份亮相发布会,围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主题介绍有关工作。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去年6月李天威也亮相过例行发布会,当时他的身份是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有着丰富的一线经验,履历显示,他1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最高检:去年1-11月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罪超30万人 2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做客最高检厅长访谈时表示,醉驾新规出台后,危险驾驶罪执法司法标准进一步统一,更好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更严织密醉驾行为人法律责任体系,醉驾案件案发量稳中有降。以危险驾驶罪立案数大幅下降,进入司法环节的犯罪案件大幅减少。2024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罪30.3万人,同比下降42.3%。侯亚辉介绍,过去一年,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小红书开展新一轮医美治理专项:处置违规笔记50万条 2月24日,小红书官方账号“薯管家”发布公告称,从去年10月起,小红书启动了新一轮医美治理专项,对社区内违规医美及相关违规营销内容进行严格治理。专项开展5个月来,共处置违规笔记近50万条,封禁违规账号超过5万个,关闭违规直播间2400余个。公告称, 小红书本轮医美治理专项重点围绕违规医美营销的风险导流、风险推广、风险资质、科学性不实等方面进行治理。通过严格管控过分夸大医美效果、医美科学性错误等问题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
去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6.7万余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2月13日受访时介绍,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6.7万余人,同比上升58.5%。最高检积极开展打击治理涉缅北电诈犯罪专项行动,向28个省份交办督办专项行动案件,截至2024年11月,各地已依法及时批捕集中遣返涉诈人员4万余人,起诉2.9万余人。杜学毅介绍,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对“缅北明家跨境犯罪集团案”提起公诉,并依法严惩为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微山县留庄镇深化网格化治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留庄镇召开网格化工作推进会议(资料图)大众网记者 蔡齐 通讯员 周楠 济宁报道近年来,微山县留庄镇全面推进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入实施网格化治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新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留庄镇网格办立足实际,依托全镇辖区45个基础网格,不断推动“微党建+”“微调解+”“微服务+”“微安全+”“微活动+”深度融入社会治理,通过“大数据+微网格”无缝对接治理模式,全面激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无论从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和产业效益,微短剧都不再是简单新兴的娱乐产品。 随着监管深化,平台持续治理,行业自身纠偏,一路“狂飙”的微短剧在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历经了从内至外的显著变化。 微短剧,不止“爽”剧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微短剧剧情狗血、内容同质、霸总霸屏、圈钱消费等质疑不绝于耳。 2024年中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济宁经开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开展网格廉政教育 活动现场大众网记者 王冉冉 通讯员 刘宗慧 韩瑞华 济宁报道2月13日,济宁经开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网格化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带领部分优秀网格员和网格化工作者,到济宁市美术馆参观市纪委监委、济宁城投集团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儒韵清风·翰墨流芳”美术作品展,进行现场廉政教育。活动现场,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书写着廉洁名言警句,以艺术之美传递着廉洁的力量,让网格战线上的工作者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纪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最高检:2024年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批捕612件617人 1月21日,最高检发布6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该批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坚持依法履职,在办案中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配合,以高质效办案协同推动欠薪治理。最高检介绍,已连续六年发布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从近年检察机关办理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来看,建设工程领域欠薪行为高发多发,是农民工欠薪的重灾区。此外,欠薪讨薪的行业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壹点漫评|斩断封号圈的封号权,账号治理亦不能成为“私刑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实习生 赵静宇近日,经媒体曝光,一个隐匿在多个短视频平台里的“封号圈”引发关注。该群体通过恶意举报,封禁他人账号,或获得快感,或敲诈牟利,或提高名气收徒获利,渐有形成产业之势。一些黑账号十分嚣张,甚至声称“可以通过调整违规词汇的严重程度,来自由调控对方账号的封禁时间”。对此,多个平台都进行了相应治理,有的还联合各地公安打掉数个恶意举报窝点。但为何恶意举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