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

衡阳一工地发现汉代古墓葬群,当地:正在勘探,非贵族墓

综合 | 晨视频、 潇湘晨报记者 | 张沁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衡阳市珠晖区一建筑工地疑似发现汉代古墓葬群。网传视频显示,该工地现场已被警戒线围起,多名身穿“考古勘探”、“湖南考古”服装的工作人员在现场。2月13日,潇湘晨报记者从衡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获悉,确有此事,工作人员表示,为古汉时期的一个村庄性质的墓葬,“不是那种贵族、王族(的墓),是老百姓的(墓)。”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仍在进行勘探,待

太原市小店区发现一座汉墓!出土一件“四神”当卢

2月11日,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对外公布太原市小店区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对该考古区域中唯一一座砖室墓初步推测其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为深入研究汉代太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艺技术水平、思想意识、葬俗葬制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出土的一件“四神”当卢颇具特色。来源:山西发布

山西太原发现汉代砖室墓 出土“四神”当卢颇具特色

中新网太原2月11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发布山西太原郑村汉墓考古发掘资料,其中M2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出土的“四神”当卢颇具特色。山西太原郑村汉墓M2出土的当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2年7月至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经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编号

2000年前的节能灶(文物里的生态智慧)

在用火加热食物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追求节能和高效,这一目标在汉代取得明显进展。早期的人们一般是在地面上挖出一个坑,或者用石块垒砌,生火,将食物装在陶器中置于火上加热。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人们发明了一种叫釜灶的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火的使用效率。釜是一个大口圜底的器物,用于装食物;底下配套的灶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用于生火。这一装置能够有效保证火的热量集中于釜底,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并且便于移动。仰韶文化

盐城市博物馆:多彩活动贺新春 文化盛宴年味浓

中新网江苏新闻2月5日电(瞿雅瑾)春节假期,盐城市博物馆开展“巳如破竹 盐博贺岁”新春系列活动,从精彩纷呈的精品展览,到妙趣横生的主题活动,新春佳节的欢乐氛围弥漫在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观众在观展。盐城市博物馆供图 春节假期,盐城市博物馆除了四大常设展,为公众讲述盐城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还推出两大新年特展,成为馆内的焦点。“汉·无极——马王堆汉代文物精品展”让公众领略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文化;“灵蛇献

春节假期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成江西文博游“顶流”

中新网南昌2月6日电 (记者 李韵涵)6日,记者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春节假期期间,全省博物馆累计接待210.04万人次。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大年初一至初七共接待游客超24万人次,成江西文博游“顶流”。据了解,春节期间,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客流和消费双双创下新纪录。大年初一至初七,共接待游客95679人,241665人次,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0.81%;各项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

(新春见闻)春节假期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成江西文博游“顶流”

2月6日,江西南昌,游客在拍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动物玩具。2025年春节假期,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22.57万人次,是江西全省客流排名第一的博物馆,成为该省文博游“顶流”。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2月6日,江西南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凤鸟纹青铜提梁卣。2025年春节假期,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22.57万人次,是江西全省客流排名第一的

210件文物亮相南越王博物院,再现大汉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岁月

1月15日,“贺·岁——大汉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岁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展出,展览将展至2025年4月15日。本次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主办,是海昏侯相关展览首次在广州展出。展览从“少年行”“浮生梦”“逍遥醉”“世人语”四个部分,通过127套210件出土文物,重新解读海昏侯刘贺荣耀与悲剧交织的一生。废帝刘贺命运浮沉历经王、帝、

210件文物亮相南越王博物院,再现大汉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岁月

1月15日,“贺·岁——大汉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岁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展出,展览将展至2025年4月15日。本次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主办,是海昏侯相关展览首次在广州展出。展览从“少年行”“浮生梦”“逍遥醉”“世人语”四个部分,通过127套210件出土文物,重新解读海昏侯刘贺荣耀与悲剧交织的一生。废帝刘贺命运浮沉历经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