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警报!上海多地发现“巨型老鼠”,成群结队出现,“一夜之间吃得干干净净”
近年来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啮齿类动物“巨型老鼠”海狸鼠频繁出现在上海郊区各地它们啃食农作物、滨岸景观植物破坏堤坝沟渠甚至可能传播疾病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然而,面对这一外来物种,管控措施没跟上,农户多采取土办法应对,效果有限且潜藏风险。如何科学防控海狸鼠?像巨型老鼠,不怕人沪郊多地现海狸鼠踪迹1月26日上午,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交界处的一处水塘边,记者跟随环保志愿者姜龙发现了1大3小共4只
守“艺”时光 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丨非遗押花
大众网记者 陈子昊 东营报道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非遗押花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大自然的故事。每一片花瓣、每一片叶子,在艺术家的巧手下,化身为永恒的艺术品,定格在纸张之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国际押花协会会员、岛屿植物押花手作主理人钟庆玉,正是这一艺术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她凭借对押花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创意和想象力,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完美呈现。押花艺术是一门囊括各种植物
广西发现杜鹃花属植物新种
中新网柳州1月21日电 (邓毅晖 秦申)广西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21日透露,其下属单位柳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和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广西元宝山地区发现一个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新种,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元宝山”。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图为广西发现的杜鹃花属植物新种。邓毅晖 摄 2021年,柳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开展乡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过程中,
四川青神发现一种未知新植物,定名“眉山报春”
▲眉山报春细节照2月14日,四川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发布消息称,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眉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生态质量监测科研人员,在眉山市青神县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过程中,发现一种未知的报春花属植物,经形态比对、DNA提取和测序等技术鉴定,确认该植物为新种,根据发现地眉山市定名为眉山报春(Primula meishanensis),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
白蚁、蚂蚁、蚯蚓是全球生态系统工程师?中大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储诚进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论文,研究显示,白蚁、蚂蚁和蚯蚓等土壤无脊椎动物具有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生态系统功能,对促进全球元素循环、物质降解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为应对气候变暖和促进生态修复提供了全新思路。论文截图。白蚁、蚂蚁和蚯蚓等土壤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生态系统中,它们通过土壤扰动产生蚁丘、泥被或蚯蚓粪等
西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已初步构建
中新网西宁2月28日电 (记者 李江宁)记者28日从西宁植物园获悉,该园已收集活植物3700余种,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收藏植物标本40余万份,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已初步构建。近年来,西宁植物园在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填补了我国高寒地区国家植物园的空白,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园林园艺展示提供了重要平台。2023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的批复》
动物之外,你知道吗?还有不少植物“与蛇有关”
新年新气象,蛇年的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都有哪些新变化?创建中的候选区、候选园进展如何?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布局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已建成5个国家公园。同时,在已设立的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是蛇年,国家公园里就有不少包含蛇在内的爬行类动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就生活着竹叶青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娄山关下新农人 “植物工厂”开创新赛道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今天来认识一位贵州遵义娄山关下的“新农人”徐纬。他原本是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工作稳定且待遇优厚,因为对农业的热爱,2017年,作为高层次人才从浙江被引进到贵州遵义,从此扎根西部,在娄山关下当起了一名“新农人”。近5年间,克服各种困难,徐纬带领团队建起了“植物工厂”,将科技创新引入传统农业,让草莓这一季节性水果,实现在全年任意时间都可以生产采摘。近日,总台记者来到遵义市汇川区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