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动物之外,你知道吗?还有不少植物“与蛇有关”

新年新气象,蛇年的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都有哪些新变化?创建中的候选区、候选园进展如何?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布局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已建成5个国家公园。同时,在已设立的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是蛇年,国家公园里就有不少包含蛇在内的爬行类动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就生活着竹叶青

周末带孩子去长沙热带雨林秘境

本报综合 周末,想让孩子去体验一下长沙的“热带雨林”吗?现在有了更温暖的选择——湖南省植物园“天际苑”科研展览温室。在温室里你将近距离观赏到许多在湖南难得一见的植物。目前,湖南省植物园“天际苑”科研展览温室处于试运营阶段,为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和植物养护环境,试运行期间暂只对团队开放。“天际苑”科研展览温室由热带雨林馆、世界名花馆、沙生植物馆和亚高山植物馆四大主题场馆组成,共迁地保育植物2500余种

海口美兰机场海关查获未经加工灵芝15.8千克

新京报讯 1月17日,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海口海关所属海口美兰机场海关查获未经加工的灵芝,重达15.8千克。海口美兰机场海关关员在对1架进境航班进行监管时,发现1名旅客携带的行李X光机检查图像异常。图像显示,该旅客行李内装有大量密度较低、形似蘑菇的物品,疑似为灵芝。海关关员随即对该行李进行拦截并开箱查验,发现箱内装有大量干燥未经加工的灵芝,重达15.8千克,该批灵芝大小不一,部分灵

我国科学家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2月14日,上海科研团队在国际期刊《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题为“基于植物进化的辅酶Q10性状设计”的科研论文,通过系统分析辅酶Q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轨迹及关键酶自然变异,解析了植物辅酶Q侧链长度控制的分子机制,利用引导编辑技术改变水稻基因组Coq1酶的5个氨基酸,创制了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小麦编辑也取得重要进展。该科研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

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拆弹专家”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植物细菌性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大威胁,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都有极大的影响。植物世界如何演化出精妙的防御系统积极应对?怎样应用这些机制服务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揭晓植物防御系统神秘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组成合作团队历时15年研究攻关,最新揭晓植物抵御病原细菌入侵的神秘机制——被形象称为“拆弹专家”的一种名为芥

警报!一种南美“巨型老鼠”在上海郊区扩散,啃食庄稼还不怕人

近年来,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啮齿类动物——海狸鼠,频繁出现在上海郊区各地。它们啃食农作物以及香蒲等滨岸景观植物、破坏堤坝沟渠,甚至可能传播疾病,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然而,面对这一外来物种,管控措施没跟上,农户多采取土办法应对,效果有限且潜藏风险。如何科学防控海狸鼠,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成为摆在相关部门和公众面前的一道难题。像巨型老鼠,不怕人沪郊多地现海狸鼠踪迹1月26日上午,在上海

广西相继发现植物新种 丰富中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

中新社南宁2月8日电 (黄令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8日召开2025年全区林业工作视频会议透露,广西多地相继发现植物新种和新记录种,山口红树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通过第二次十年评估,进一步丰富中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广西是中国南方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总价值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过去一年,广西不断发现新物种,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空间。据介绍,石山油桐的发现,为油桐产业发展、油桐新品

水仙的视觉隐喻:从西方神话到中国旗袍

水仙[Narcissus]作为一种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植物符号,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中,苏丽珍的一件旗袍上印有黄水仙[daffodil],这一设计不仅是对角色情感的隐喻,更是对艺术史中的水仙图像的呼应。本文以旗袍上的水仙图案作为切入点,结合艺术史中的经典绘画作品,探讨水仙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多重内涵及其图像学意义。《花样年华》剧照,苏丽珍身着水仙图案旗袍。近日重温《花样年华》,覆

广西发现杜鹃花属植物新种

新华社南宁1月21日电(记者农冠斌)记者1月21日从广西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科研人员在广西元宝山地区发现了一个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新种,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元宝山杜鹃”。这一研究成果于1月21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分类》杂志(Phytotaxa)上。据介绍,柳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2021年在开展乡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过程中,在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发现一种杜鹃花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