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天津构建投资促进新模式 一季度全市完成产业项目到位额预计达941.3亿元

中新网天津2月28日电 (记者 周亚强 孙玲玲)2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天津市构建投资促进新模式、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据悉,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产业项目到位额预计达941.3亿元,超进度2.28个百分点,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记者

2024年天津产业引资近半来自北京

新华社天津2月27日电(记者刘惟真)记者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落地天津的招商引资项目中,来自北京的产业项目达到803个,产业项目到位额1607亿元,占天津全市产业项目到位额的48.90%,“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成为趋势和潮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11周年之际,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三地经济互动越来越频繁,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天津市

定了!兴业银行迎一位女副行长,此前为“金融副市长”

2月21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临时会议)于2025年2月20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杨柳为副行长的议案》。简介显示,杨柳,女,1969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央部委干部及国际金融机构中国区高管,2013年1月起历任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裁、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等职务,2023年10月起挂任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副市

【海河观察】我从年画中走来

这个春节杨柳青火了,伴随着“杨柳焕新金蛇舞 古韵今章入画来”——杨柳青古镇迎春主题活动的正式启动,一场以年画为主题,民俗+非遗为脉络,以运河、大院和赶大营历史为文化基底的奇幻画卷,不疾不徐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小镇正一步步从年画中走来。从1月29日到2月17日,杨柳青古镇就接待了76万游客,同比增长60%。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用脚投票,让古镇再度在文旅市场上的春节档C位出道,也让“来杨

(新春见闻)天津:璀璨花灯点亮杨柳青古镇 游客纷至沓来

2月9日晚,市民和游客在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古镇赏花灯,观看无人机烟花表演。春节期间,天津杨柳青古镇举办的花灯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夜幕降临,杨柳青古镇被各式各样的花灯装点得璀璨夺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2月9日晚,市民和游客在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古镇赏花灯。(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2月9日晚,市民和游客在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古镇赏花灯,观看打铁花表演。(无人机

时政微视频|跟着习近平品“年味儿”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每年春节之际都会给千家万户送去美好的祝福,也与人民群众一起观民俗、品“年味儿”。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先后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关心年货产品的供应需求,也非常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乙巳蛇年将至,全国各地开启“忙年”模式,迎接首个“世遗版”春节,让我们一起品品“非遗”中的“年味儿”。

团圆年|年画“画年” 点染华年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生动文化名片。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化传承中感受中华文脉底蕴。古语云,“无画不年”。从镇恶驱邪的门神画,到娃娃抱鱼、五谷丰登等祈福画,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团圆年|年画“画年” 点染华年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生动文化名片。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化传承中感受中华文脉底蕴。古语云,“无画不年”。从镇恶驱邪的门神画,到娃娃抱鱼、五谷丰登等祈福画,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团圆年|年画“画年” 点染华年

编者按: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一个个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生动文化名片。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化传承中感受中华文脉底蕴。古语云,“无画不年”。从镇恶驱邪的门神画,到娃娃抱鱼、五谷丰登等祈福画,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新春走基层)九旬匠心绘“缸鱼” 传统年画“游”向时代新潮

中新网天津2月2日电 题:九旬匠心绘“缸鱼” 传统年画“游”向时代新潮中新网记者 王君妍 周亚强1日,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90岁的王学勤俯身为“缸鱼年画”上色——蓝绿色彩的宣纸上,红鲤甩尾欲跃,莲叶轻摇生姿。图为王学勤在家中为缸鱼年画进行上色。记者 佟郁 摄 这幅《缸鱼》,日前亮相于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所著《过年书》封面。自春节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