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

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焕新,开放面积增加近600平方米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2月7日上午,经过50余天的升级改造和空间重塑,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焕新亮相。此次升级改造新增开放面积近600平方米、座席42位,三个常设展览同步亮相。“前几天就听说图书馆要重新开放了,今天特意过来看看。”上午10点,市民宋女士一早赶到图书馆尝鲜。图书馆是周边很多市民的“老朋友”,这次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一楼西侧增设了一个名为“朝图·象外空间”的公共区域。这里不仅是一个小型的学习

北京朝阳2025年要办好这30件重要民生实事

新京报讯 据“北京朝阳”微信公众号消息,聚焦民生关切,解决“急难愁盼”,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30件民生实事出炉,从教育到医疗,从住房到交通,全方位升级市民生活体验。2025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共8方面、30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5件)1新建、改扩建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6900余个,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持续优化完善80余条通学公交车线路运行。2加快托育体系建设,新增普惠幼儿托位230

北京朝阳春节档电影成绩亮眼,观影人数同比增长23.4%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随着春节假期结束,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收官。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票房总收入7344万元,登顶2025年春节档全国区县票房榜,蝉联第一。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六部新片齐聚,电影市场不断升温。记者从朝阳区新闻出版局获悉,2025年春节期间(1月28日

接待游客近470万人次!北京朝阳春节假期文旅消费迎来开门红

逛民俗庙会、赏千灯盛景、赶年货大集、享冰雪乐趣……这个春节假期,朝阳文旅消费持续活跃,迎来“开门红”。朝阳区9家重点商圈,客流总量超35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上涨2.6%,实现销售额超5亿元,全区共接待旅游总人数469.74万人次,同比2024年春节假期增长9.9%。国潮非遗年,朝阳区各大商圈将庙会、汉服巡游、古风市集等“搬”进商圈,将新年氛围感拉满,推动众多时髦首店、潮流首展落地,构建消费新

寻鲁味 过大年丨菏泽牡丹绽芳华 京城年味儿别样浓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色彩绚丽的牡丹以其丰饶的象征,成为新春佳节中不可或缺的年宵花,在为春节增添喜庆氛围的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红色的牡丹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粉色的牡丹象征幸福美满,一盆盆牡丹就是一份份美好的新年祝福。作为传递祝福的使者,菏泽催花牡丹在北京各大花卉市场上供不应求,各种颜色的牡丹与红灯笼、春联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年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系列活动迎新春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举办“共朝美好 喜迎新春”系列活动。为促进社区中外文化融合,麦园社区组织开展“喜迎新春大联欢 We are family”活动,200余位中外居民共迎新春。活动现场,中外居民体验了福字拓印、面人制作、风车翻花、太平燕、剪纸彩绘、春联送福等特色活动,感受浓浓“中国年”。街道残联组织开展“2025新春联欢会”。辖区残疾人和家属、助残志愿者们齐聚一堂,迎接即将到来的春

春节“氛围组”已就位!北京朝阳将在7个点位同时上演灯光秀

1月2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城市管理委了解到,今年朝阳区以“喜乐吉祥绘盛景福满朝阳迎新春”为主题,在朝外大街、朝阳公园、北京朝阳站等重点区域和主要街道、商圈布置了景观设施。春节期间,朝阳区还将在7个点位同时上演灯光秀。目前,朝阳区春节及元宵节景观布置已全部完工并正式亮相,大街小巷换上春节“限定皮肤”,营造出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据介绍,朝阳区景观布置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内涵,突出传统+创新两个特点

北京朝阳特殊“战斗岗位”消防员24小时值守 春节期间保平安

新春佳节,消防员坚守工作岗位,守护着万家团圆。在北京朝阳,有一群特殊岗位的消防员,他们的“战斗岗位”不是在灭火救援现场,而是在119指挥中心接警台。春节期间,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119指挥中心始终灯光通明,嘈杂的电台声接连不断,接警员们24小时值守岗位,通宵忙碌。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滚动更新着朝阳区地图、重点区域监控、备勤情况等实时信息。电话铃声、对讲机应答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接警员在电脑前有条

(新春见闻)舍台大、学中医 台青游季勳期许新年新进步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题:舍台大、学中医 台青游季勳期许新年新进步中新社记者 陈建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首卷论述医德的部分内容,也是台湾青年游季勳深为敬仰的一段话。“它告诉人们,作为一个医生需要具备何种品德,读下来让人感受到一股很强的信念。”农历乙巳蛇年,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已有两年的游季勳期许自己继续精进

锚定新目标 奋力“走在前”(人民眼·新时代首都发展)

引 子这是一条河的故事,也是一座城的故事。1983年12月16日,《北京日报》一版刊发《全面整治亮马河工程开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党政军民学各界两千多名干部、群众”为亮马河义务清淤的场景,那时的人们盼着“河水清澈,水面能划船,水中能游泳”。同样是一版。2023年11月14日,本报以《亮马河 靓起来》为题,讲述朝阳区以河道治理带动城市更新,“河流与城市相互成就,亮马河成为新时代北京城市更新的一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