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

我们为什么要“拥抱”太阳?(瞰前沿)

我们为什么要“拥抱”太阳?(瞰前沿) 陈鹏飞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2日第 06 版) 图①: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资料图片图②:太阳观测卫星“羲和号”。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供图图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图④:我国自主研制的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星,具有监测太阳活动的功能。 中国气象局供图太阳,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既是地球生命的

我们为什么要“拥抱”太阳?

太阳,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既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从原始部落的篝火崇拜到现代社会的清洁能源革命,从伽利略望远镜下的黑子观测到帕克太阳探测器穿越日冕,人类对太阳的认知逐步深入,在持续不断的“逐日”中了解太阳,在日升日落的轮回里解码自然。约100年前,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曾对爱因斯坦说,受不透明度的影响,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是宇宙中最难以探测的结构。1962年,加州理工大学教授莱顿就偶

欧航局:微型太阳喷流可产生快速和慢速太阳风

新华社巴黎2月5日电(记者罗毓)欧洲航天局5日在官网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利用太阳探测器“太阳轨道飞行器”获得数据证实,来自太阳冕洞的微型喷流不仅产生快速太阳风,还驱动至少部分慢速太阳风。太阳风是由太阳释放的带电粒子流,其中速度超过每秒500公里的被称为快速太阳风,速度低于每秒500公里的则为慢速太阳风。科学家对太阳风的起源和机制仍不太清楚,尤其是慢速太阳风。以往研究表明,快速太阳风来自太阳日冕层上

2025年太阳活动仍将保持“火热”水平

【2025年太阳活动仍将保持“火热”水平】财联社1月31日电,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25年太阳活动仍将保持“火热”水平,但与2024年相比,预计爆发活动的数量和强度都会有所下降。2024年X级以上大耀斑爆发52次、日冕物质抛射给地球制造的大地磁暴及以上活动12次,这一年很可能成为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峰值年。

太阳暗条研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新思路

原标题:太阳暗条研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新思路科技日报昆明2月4日电 (记者赵汉斌)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首次揭示了太阳暗条中非对称双磁绳系统的灾变机制,为理解暗条爆发及日冕物质抛射提供了全新视角,这对提升空间天气事件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