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

AI下田 种业上分 看AI训练师如何给棉花“刷脸打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正被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初春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了种源攻关的新变化。种源攻关里的AI训练师在南繁基地的这块棉花

【新年新气象 奋斗正当时】真抓实干 为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新春伊始,各地真抓实干,多措并举,加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春节假期刚过,北京发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27项措施,探索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在江苏南京,刚被授牌的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内

“全球最快高铁”带给我们的信心(观象台)

CR450动车组样车的下线,既是“点”上的技术突破,更是“面”上的产业升级,映照着新型工业化的新气象,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速度”再次惊艳世界!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将成为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从跟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专题深思)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把培

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未来,让科技继续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推动产业腾飞。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持续增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2024年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

中经评论:在希望的田野上向新而行

智能化大棚育苗、植保无人机施肥、科技特派员下乡……正值春耕时节,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科技应用焕新,化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跨越的关键时期。“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中央

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新华社电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型储能制造业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的生产制造,近年

履职一年间 | 十多年科研攻关 他让更多科研成果变成老百姓“饭碗”里的实惠-国际在线

央视网消息: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蛋奶消费需求、确保畜禽饲料蛋白的供给量,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一直以来致力于用高蛋白玉米替代大豆饲料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数十次往返于全国各地的玉米试验田和下游技术应用企业之间,在提高玉米蛋白含量、增加产量等方面取得了多个成果。今年两会,他也带来了自己的调研成果。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严建兵

山东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我省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面向智能辅助决策产品、脑机混合智能产品、支撑环境三大类9个揭榜方向,征集并遴选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鼓励以联合体方式申报,联合体采取产学研用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