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举行

当日,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2月27日拍摄的“新人配角奖”获奖演员。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2月27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中)获得“特殊贡献奖”。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2月27日拍摄的“配角奖”获奖演员。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2月27日拍摄的“新人主角奖”获奖演员。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2月27日在颁奖晚会拍摄的舞剧《朱鹮》片段。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2月27日,表演

读解戏剧中的人类共通情感(新书问答)

在这个信息如潮的时代,书籍以及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不仅没有衰减,反而愈发重要。我们怀着对新知的好奇与热爱,开设“新书问答”栏目,旨在遴选人文社科类精品新作,以问答形式在读者与作者、编者间搭建沟通对话的桥梁,让思想的光芒透过纸页,照亮彼此的世界。——开栏的话 不久前,“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下称“译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从各国戏剧的起源、重要发展阶段、知名剧作家、演员和机构,到结合时代背景对戏剧文化的

《悭吝人》再上演 古老故事碰撞现代审美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高凯)古典唯美的红色幕布,复古的流浪大篷车,2月28日《悭吝人》再登曹禺剧场舞台。《悭吝人》是法国著名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喜剧经典,其中人物“阿巴贡”已经成为文学史上“吝啬”一词的代名词之一。将这样一部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古典故事搬上舞台,北京人艺进行了大胆创新。不仅在剧本上进行了更加贴近当下生活的翻译,更增加了多一重的戏剧结构,以一个流浪剧团的艺人们上演莫里哀《悭吝人

《中华戏剧通史简编》:将上下千年、包罗万象的戏剧文化娓娓道来

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中华戏剧通史简编》。这是一部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勇于开拓、气象万千的戏剧史新编,以“上下延伸,横向融通”的新视野重新审视中华戏剧史,将其源流娓娓道来。本书用戏剧学的理念诠释中国历史上繁复的演剧现象,用民族学的眼光发现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戏剧文化的特点及其意义,用历史分析方法关注各个不同时期各种戏剧现象的独特性及其有机联系;全书通过灵活的章节设计以及点面互应、繁简结合的书写方式

范世錡演绎《哈姆雷特》经典独白,体验舞台动作戏|京探

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莎士比亚经典话剧《哈姆雷特》自2016年12月15日成功首演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首轮演出中,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优秀青年演员赵岭、王文杰、孙立石、杨淇、董汶亮等在舞台上倾情演绎了哈姆雷特、克劳狄斯等经典人物,饱满有力地诠释了这个充满悲剧力量的传奇故事。2月21日至27日,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原班人马将延续经典再登舞台。新京报文娱×新京报动新闻联合出品《哈姆雷特》排练期间

市场火热 戏剧节何为?

回顾2024年的演出市场,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戏剧节在全国各地举办。戏剧节能够拓展艺术的国际视野和本土创新,积极推动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对话,是连接地方与全国、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戏剧节独特的场域特性和专业机制,使其成为发现和扶植新作的关键平台。在特定时间中,资深戏剧创作者、评论家、学者、剧场运营者等专业人士的集中参与和推荐,能够有效提升优秀作品的曝光度与认可度。创作者尤其是青年创作者与核心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