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

“在延安骂40天娘”是咋回事?缘于毛主席和彭德怀订下的君子协定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七大期间,人人欢畅,陈光却反复抱怨说:毛主席,我哪点对不起你》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讲到了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其实,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之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华北工作座谈会。按照薄一波的回忆,这个华北工作座谈会是在他的倡议下发起的。薄一波在其回忆性文章《不能忘却的怀念一一回忆彭德怀同志》里是这么写的:1945年,大部分根据地的领导都回到了延安准备参加党的七大会议,在七

原创 大战结束,徐海东带头违纪,毛主席严肃地讲了朱元璋和徐达的故事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彭德怀的一个决定,让彭雪枫对毛主席拍桌子,张爱萍毕生耿耿于怀》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毛主席带领红军陕甘支队抵达保安县同红十五军团会师后,又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番号,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毛主席担任政治委员,辖第一、第十五军团,共1.1万人。为了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毛主席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歼灭敌军1-2个师,“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

改进文风,是新闻媒体的“常课”

王慧敏 光明日报创刊75周年前夕,我在报社资料室查阅社史时,看到这样两份史料—— 第一份是抢渡金沙江前夕,刘伯承发给朱德的报告,全文24个字:“皎平渡有船6只,每日夜能渡一万人。军委纵队5日可渡完。”另一份是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打给党中央的报告,只有6个字:“饥无粮,寒缺衣。” 党史专家认为:短电报体现了好文风,好文风折射出好作风,好作风是我军打胜仗的基础! 文风,就表象来看,是指“文章所体现的思

原创 八路军115师开赴山东,刘伯承发出警告,惜未被重视,后果很严重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罗炳辉曾反对毛主席,出卖朱德,毛主席却打算让他挂帅经略山东》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38年4月,毛主席深感山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打算调派一员名将率一支主力部队前去经略。一开始,他把这个调往山东执掌帅印的人选定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罗炳辉。但是,罗炳辉在新四军的工作离不开。经过前思后想,毛主席最后决定改派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率领一一五师前往。19

刘少奇在长征期间做了些啥?为何能在长征后成为了党内二号人物

老覃在前天发布了《1940年,毛主席警告项英“别犯1927年的错误”,项英气得直撂挑子》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从1937年到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展得很快,仅仅三年时间,队伍就从5万人发展到了50万人!相对而言,新四军在南方发展非常缓慢,在这三年时间里,人数仅仅从原先的1万多发展到2.5万余人。说起来,八路军在北方发展这么快,刘少奇居功至伟。也正因如此,1940年12月,刘少奇奉命

原创 时隔93年“归队”的黄公略曾被毛泽东誉为“飞将军”

9月25日,人民日报官微推送《时隔93年!“黄公略,归队!”》一文。文章写道:经党中央批准,25日上午,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办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黄公略,出生于1898年,湖南湘乡人,著名红军将领、军事家,平江起义领导者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9月15日,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军长的黄公略,在江西省

原创 “在延安骂40天娘”是咋回事?缘于毛主席和彭德怀订下的君子协定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七大期间,人人欢畅,陈光却反复抱怨说:毛主席,我哪点对不起你》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讲到了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其实,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之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华北工作座谈会。按照薄一波的回忆,这个华北工作座谈会是在他的倡议下发起的。薄一波在其回忆性文章《不能忘却的怀念一一回忆彭德怀同志》里是这么写的:1945年,大部分根据地的领导都回到了延安准备参加党的七大会议,在七

1937年,任弼时说刘少奇是“民族失败主义者”,毛主席:这是说我

老覃在前天发布了《刘少奇在长征期间做了些啥?为何能在长征后成为了党内二号人物》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从1937年到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展得很快,仅仅三年时间,队伍就从5万人发展到了50万人,这,主要是毛主席大手笔的战略构思和刘少奇超凡的执行力。那么,刘少奇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话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刘少奇的思想观点,不能说是完全和毛主席达成了一致,只能说是和毛

原创 北伐战争,彭德怀初会比自己年长两岁的叶挺,口中连称“受教了”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1923年,孙中山入湘伐赵恒惕,彭德怀出于个人恩怨,遗憾与之错过》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讲的是:1923年6月,湘军第二师师长鲁涤平率部入粤投奔孙中山,时为第2师第3旅第6团第1营第1连连长的彭德怀,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第6团团长袁植惨死于鲁涤平之手,他出于个人恩怨,鼓动第6团的军官,摆脱了鲁涤平的控制,因此错过了一次靠近革命的大好机会。最终,鲁涤平只带走了第2师主力和谢国光

原创 刘少奇在长征期间做了些啥?为何能在长征后成为了党内二号人物

老覃在前天发布了《1940年,毛主席警告项英“别犯1927年的错误”,项英气得直撂挑子》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从1937年到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展得很快,仅仅三年时间,队伍就从5万人发展到了50万人!相对而言,新四军在南方发展非常缓慢,在这三年时间里,人数仅仅从原先的1万多发展到2.5万余人。说起来,八路军在北方发展这么快,刘少奇居功至伟。也正因如此,1940年12月,刘少奇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