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向世界宣布!中国空间站完成了“不可能”的实验,美国将保持落后

什么叫“闷声干大事”?继太空种水稻后,我国航天员再次完成一项不可能实验,为中国航天发展杀出一条新路!这项实验就是在太空中那种微重力条件下,观察漂浮在真空室的铌合金颗粒在激光的作用下哪怕一点点的变化,最终成功在太空中制造工业铌合金。听上去并不难,但航天科技最先进的老美至今未完成,那么我国航天员是如何完成的呢?首先说一下铌这种能够让其他金属变得具有更大强度的金属。人们最早发现这种物质时,科学家也不敢确

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调整太空发射业务,将裁员约10%

当地时间2月13日,杰夫·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全员电话会议中宣布,将在全公司范围内裁减“约10%”的员工,这是对其太空和发射业务进行的重大调整。此次裁员将影响该公司近1.4万名员工中的约1400人。(路透)

原创 五角大楼又要急了!中国迎来“开门红”,在技术战略上都占了先机

报道称,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自此,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而发射任务也获得了圆满成功。据悉,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燃料补加以及延寿服务技术验证。一旦验证成功,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卫星可以在太空呆更久,继续工作,优势大增。如此,怎么能不算是中方在新年完成的第一项重大举措?此次发射,就如外界所说,一点也不普通,这相当于是中国在新年里迎来的“开门红

开工第一天 请收下这份来自太空的美景

蛇年新岁启,光耀星河间。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将一如既往奔赴星辰大海。开工第一天,请收下这份来自太空的美景,祝大家开工大吉,开启追逐梦想的新征程!(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向世界宣布!中国迎来第二个“空间站”,天上、地面都全球共享

2024年2月,我国的航天事业再次取得了突破,宣布我国的“第二个空间站”正式通过验收并上线开始运行。这里所说的“第二个空间站”,并不是在我们头顶的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太空空间站”,而是在地面上运行的“地面空间站”。它究竟有什么用呢?准确地来说,这种“地面空间站”应该叫做“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在地面上设立的一个能够模拟太空真实环境的空间模拟装置,通过人为模拟的各种太空环境,来测试航天器材的适应性、

美“新谢泼德”飞行器完成第10次载人太空飞行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飞行器25日完成第10次载人太空飞行,搭载6人进行长约10分钟的“太空游”。“新谢泼德”飞行器是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太空舱组合体,其设计目标是将宇航员和科研载荷送入太空,飞行高度可达约107千米,超过距地表100千米的“卡门线”,这是国际航天界定义的地球大气层与太空的边界。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美滞留太空宇航员或3月19日左右返回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滞留太空的美国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健康出现问题,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月7日发布的视频中,威廉姆斯对记者表示,自己的状况良好,她和任务伙伴巴里·威尔莫尔并没有觉得被遗弃,而是作为国际空间站的一员在积极工作。1月30日,在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执行了一次太空行走任务后,威廉姆斯的太空行走总时长达到62小时6分钟,创下女性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长的纪录。据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3月19日

原创 奇怪了!神舟十九号才在轨一个月,为何神舟二十号要救援待命?

神十九才出发没多久,神二十已经准备好了?这次神舟十九号的任务有很多,其中一项需要出舱完成,那就是安装防护罩。难道空间站出现问题了吗?已待命的神舟二十号,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神十九的三位航天员中,指令长蔡旭哲是两次进入空间站的“70后老”航天员。而另外两名宋令东和王浩泽则是90后和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他们是我国第14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将执行我国第17次太空出舱任务。通常情况下,航天员主要是在空间舱

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首次记录遥远“太空合声”

新华社北京/伦敦1月23日电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在23日正式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太空合声”。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晋滨说:“这项开创性工作打破了国际科学界持续70多年的关于合声波产生和传播机制的传统观点,发现了合声波产生的新机制——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据介绍,地球的磁场深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