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上新了) 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的玉器。 党 郁供图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冢内积坛内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无底筒形器、玉石器、彩陶器、蚌贝器物等,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形态、组织管理提供了新材料。一次性出土的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包括玉料、钻芯、玉器残件等,为探讨红山文化玉器加工技术、玉料来源与使用,提供了丰富资料。(党 郁)《 人民日报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51 浏览
太原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公布,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 新京报讯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消息,2月11日,该院公布了太原市小店区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该墓为砖室墓,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出土的“四神”当卢颇具特色。2022年7月至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位于郑村以北、龙兴街以南、光明路以东、东沟以西的医院建设区域内。经过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琉璃河遗址新发现为北京三千余年建城史添新证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徐婧)琉璃河遗址考古新成果28日发布。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琉璃河遗址新发现的外城墙和外城壕,突破了以往对西周封国城市复杂性的传统认知,墓葬测年工作则为北京3070年的建城史提供了科学依据。琉璃河遗址被誉为“北京城之源”,被学界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是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自2019年重启考古发掘工作以来,琉璃河遗址在勘探和发掘方面取得诸多重要收获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唐陇西郡王李博乂夫妇合葬墓考古有新发现 2月10日,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消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对唐高祖李渊侄子、陇西郡王李博乂夫妇合葬墓的联合考古中发现,该墓是目前所知唯一在墓葬轴线上纵列三室的唐代砖室墓。这说明在唐代,对于李博乂这样知错能改的宗室成员,死后不但会给予美谥,墓葬形制也会采用殊例。 李博乂夫妇合葬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为长斜坡墓道五天井五过洞,墓室为前、中、后三砖室,规模较大,出土了陶俑、陶泡钉、瓷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埃及发现图特摩斯二世法老的陵墓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法新社20日报道,埃及文物部门宣布,考古学家在埃及南部卢克索的帝王谷附近发现了古代法老图特摩斯二世的陵墓,这是自1922年图坦卡蒙陵墓被发现以来首座确认的法老陵墓。据报道,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当地时间18日表示,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考古突破之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称,虽然初步研究显示,墓室内未能如图坦卡蒙墓般保留木乃伊,但仍出土了一些珍贵的陪葬品。这一发现为研究古埃及历史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考古上新→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发现墓葬和葡萄园遗迹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发布:2024年,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新进展。考古队在遗址东坡发现了2条葡萄沟遗迹,在遗址所在山岗的东面和南面发现2处墓地。这些新发现,为研究中古时期景教寺院生活、景教历史发展、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当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一号墓地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北郊、火焰山南麓一座山丘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年代为唐代至元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从考古实证看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图为2024年7月1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甲骨文骨片。新华社记者 赵鹏/摄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早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琉璃河西周燕都考古首次发现内城外城双重结构 2月28日,琉璃河遗址考古新成果专家评议会举办。北青报记者获悉,享有“北京城之源”美誉的琉璃河遗址,自2019年重启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在勘探和发掘方面取得诸多重要收获,一些重要成果首次发布。遗址外城墙和外城壕北段其中琉璃河遗址新发现外城墙和外城壕,证实城址为内城外城双重结构,突破了对西周燕都城市复杂性的传统认知。内城新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和水井,或为探索城市分区提供线索。新发掘的墓葬包括贵族和平民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商代蛇首扁柄斗。 本文图片均由山西博物院提供春秋时期蟠蛇纹镂空鼎。山西唐代墓葬壁画中的玄武图。东周蟠虺纹当卢陶范。唐代蛇身人首陶俑。蛇,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身姿灵动,穿梭于历史长河,藏于华夏文明的诸多角落。山西博物院珍藏着大量承载古人智慧和心血的珍宝,其中有很多与蛇相关的文物。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这座机场扩建时发现4000多座古墓,直接在航站楼建博物馆! 2月20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T5航站楼的亮点之一,当属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里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据了解,这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以西安机场历次建设出土的文物为主。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行了两年多的考古工作,共发掘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包括古代墓葬4093座,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2755处。出土文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