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0余年,北京再次发现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 北京地区时隔40余年再度发现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Cobitis beijingensis)。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野外工作采集、确认了这一新种。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以新式拼音“Beijing”命名的鱼类物种。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发表。北京花鳅(Cobitis beijingensis)的正模标本。受访者供图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被确认北京花鳅体长约5厘米左右,躯干布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创新技术应用助力项目提质增效 近日,中铁三局广东公司负责施工的广佛西环项目建设进度取得新突破,该项目作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佛山西站与广州北站、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任,全长达47千米,其中中铁三局广东公司承建的三工区线路占据了至关重要的8.41千米。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的重重挑战,中铁三局广东公司广佛西环项目团队积极与设计单位协作,优化节段梁架设跨度,研究创新节段梁预制拼装技术,不仅解决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1 浏览
在极深地下探寻前沿领域 从四川西昌市驱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世界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春节假期,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导王少博仍和团队成员一起坚守在实验室,搜寻暗物质、研究中微子性质。“去年,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再一次刷新了暗物质探测灵敏度!”王少博自豪地说,正是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锦屏地下实验室自2010年建成投用以来,已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
祖孙三代“与蛇共舞”数十载 大皖新闻讯蛇如何敏锐地感知周遭环境?其漫长的演化历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带着这些好奇,2月11日,记者走进了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门,专访了与蛇结缘数十年的黄松教授。面对蛇类生物学资料稀缺、野外采样艰难、毒蛇威胁以及气候变化等重重困难,黄松教授及其团队年复一年地深入野外考察,甚至借助无线电技术追踪蛇的足迹。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家族中祖孙三代共同参与并发现了蛇类新物种。耳濡目染走上寻蛇路尽管蛇常令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青春不打烊丨扶贫超市里立志“带富一方”的青春力量 当青春遇上西部的广袤天地,一场超燃的“建功西部之旅”正在火热开启!一群敢想敢拼的青年正带着满格的热情和创意,一头扎进这片热土。他们用创业点亮梦想,用热情传承文化。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青春不打烊之建功西部篇》,一起走进青年创业者“建功西部”的故事。电视剧《山海情》让更多人认识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成功典范——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如今,这个1997年成立之初仅有8000多人的小村,已蜕变为常住人口6.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39 浏览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的柑橘“魔法” 中新网长沙3月2日电 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的柑橘“魔法”作者 唐小晴 李盈除可鲜食,柑橘还有何用途?能产生多大经济价值?“一个半橘子的果肉做成罐头出口,可售价一美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的答案是:柑橘皮能制陈皮,从柑橘中提取果胶、类黄酮、香精油、辛弗林等活性成分,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近日,单杨在洞庭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查看中试产品。中新网记者 唐小晴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
大陆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 据文旅部1月17日消息,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和各领域交流常态化,回应台湾基层民众和旅游业界热切期盼,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大陆方面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希望两岸旅游业界加强沟通对接,为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当天应询表示,大陆旅游主管部门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是回应两岸同胞热切期盼加强交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