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

又有锂企去非洲!天华新能拟14亿开发尼日利亚锂矿

财联社2月7日讯(记者 曾楚楚)紧随“潮流”,天华新能(300390.SZ)拟投资开发非洲锂资源。天华新能今日公告,公司与尼日利亚Kebbi州政府、三冠矿业有限公司(Three Crown Mines Limited,以下简称“三冠矿业”)签署《Kebbi州锂资源开发投资协议》,拟共同对标的矿权进行投资、开发和运营。公司将持有合资公司85%的股份,三冠矿业将持有合资公司15%的股份。公司预计在Ke

滴滴与宁德时代组建换电合资公司,加大补能领域布局

南都记者获悉,宁德时代和滴滴组建的合资公司——时代小桔(厦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于2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3.3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杨峻。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9.7%,滴滴旗下数字化充电运营商浙江小桔能源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持股30.3%。经营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蓄电池租赁、储能技术服务、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销售等。

软银与OpenAI将在日本合资公司各拥有50%股份

【软银与OpenAI将在日本合资公司各拥有50%股份】财联社2月3日电,软银CEO孙正义表示,“星际之门”项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私营企业的活动,而是提升为一个国家战略上非常重要的项目;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已经快要实现了,可能会更早到来,主要从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开始,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最多只需要两到三年;软银与OpenAI达成协议,将“CRISTAL”部署到企业,将从日本开始这一倡议;软银与Op

评论:台积电如变“美积电” 台湾产业优势将崩塌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题:台积电如变“美积电” 台湾产业优势将崩塌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近一段时间,有关美国政府推动台积电与英特尔组成“合资公司”的计划让台湾各方焦虑不已。半导体产业根基松动,将让台湾制造业最后一点优势彻底崩塌。美国政府考虑抢救其国内唯一设计并生产先进芯片的英特尔公司,这不是秘密。去年十一月就有美媒消息指,为防范该公司财务继续恶化,美政府开始讨论在“芯片法案”数十亿美元补助金之外,进一

美股传出劲爆“小作文”!英特尔据传将与台积电合资 股价已暴涨26%

财联社2月14日讯(编辑 刘蕊)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疲弱下跌后,本周,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股价突然有如神助,连续上涨四天,累计上涨26%,直接触及200日均线。而在这突然的大涨背后,与一则有关英特尔与台积电合资的传言有关。英特尔股价过去六个月走势 作为对比,台积电美股ADR这四天总体呈现弱势,累计下跌1.53%。英特尔要与台积电合资造芯?近日,投行Baird分析师Tristan Gerra表示,供应链市

豪恩汽电:收到某合资汽车品牌智能驾驶摄像系统产品定点信

【豪恩汽电:收到某合资汽车品牌智能驾驶摄像系统产品定点信】财联社2月26日电,豪恩汽电公告称,公司收到某合资汽车品牌的智能驾驶摄像系统产品定点信,项目生命周期5年,预估生命周期内总营业额约4.08亿元,预计2026年3月开始量产。此次定点信标志着客户对公司项目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认可,对公司布局汽车智能驾驶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定点信非订单,无明确定义销售收入,具体销售收入以实际订单为

奔驰宝马合资公司在湖南成立科技公司 含AI软件开发业务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湖南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师方,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充电桩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由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各持股50%。(天眼查)

海量财经丨宁德时代与滴滴出行合资布局新能源汽车换电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来彬 报道近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与出行领域巨头滴滴共同宣布,其合资公司时代小桔(厦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3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以及蓄电池租赁等业务。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和滴滴出行关联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间接共同持股。宁德时代与滴滴的此次合作早在2024年初就已宣布,双方将成立换电合资公司,从网约

中韩人寿获批更名东方嘉富人寿,合资转中资后将如何破局?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在浙江国资入主两年之后,这家曾经的中外合资险企正式更名。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网站发布批复信息,同意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东方嘉富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这也是2025年我国首家正式更名的保险公司,上一家保险公司更名事件发生在2024年1月,由于股权变更,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更名为安盟财产保险。更名或形成品牌协同效应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