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

2025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3月将在三亚举办

新京报讯 据“三亚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于3月19日至3月23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本届大会以“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与主论坛,以及生物育种产业化与企业发展论坛、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论坛等多场分论坛,将邀请政府部门、院士专家、国内外优势企业参与,各方将聚焦种质资源管理政策、育种产业化最新政策、种企运行风险防范等领域深入探讨,并深入交流

在海南和玉米一起“过年”,北京农学院师生春节值守南繁基地育种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海南乐东基地的大片玉米长势良好,正是授粉的最佳时节。春节前后,我们每天都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套袋授粉。”北京农学院玉米团队负责人张秋芝教授说。这个春节,和过往20多年一样,来自北京农学院的张秋芝和潘金豹两位教授都带领团队在海南“过年”。据悉,他们每年从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在海南坚持开展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张秋芝介绍,三亚和乐东地处热带地区,是国家南繁科研基地聚集

助力建设南繁硅谷,中国首度将进境资源审批权限下放

中新网海口1月21日电 (记者 王晓斌)记者从海南省新闻办公室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为支持海南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和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国务院将农作物种子进口审批权限以及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审批权下放给海南省,规定该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的相关审批工作。农作物种子进口、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审批权限一直以来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实施。海南作为中国首个承接该审批权限的省份,近日印

追赶太阳的南繁人

每年秋冬,当北方大地进入农闲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农业科研人员便像候鸟一样,来到海南这片热土,利用这里独特的光热资源,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近年来,海南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全力推进南繁建设,推动好品种、好技术快速落地。2月10日,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科研玉米地里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2月10日,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

中经评论:在希望的田野上向新而行

智能化大棚育苗、植保无人机施肥、科技特派员下乡……正值春耕时节,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科技应用焕新,化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跨越的关键时期。“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中央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国家南繁硅谷建设

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海南三亚召开国家南繁硅谷建设推进会。会议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实施10年来,科研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创新平台主体持续集聚,南繁产业加快培育,管理服务日益完善。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南繁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作为,稳妥解决南繁基地建筑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出台保护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为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国家南繁硅谷建设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财联社3月1日电,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海南三亚召开国家南繁硅谷建设推进会。会议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实施10年来,科研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创新平台主体持续集聚,南繁产业加快培育,管理服务日益完善。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南繁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作为,稳妥解决南繁基地建筑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划定

AI下田 种业上分 看AI训练师如何给棉花“刷脸打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正被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初春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了种源攻关的新变化。种源攻关里的AI训练师在南繁基地的这块棉花

新农技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眼下春耕备耕正由南向北次第展开。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各地抢抓农时,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一起看科技赋能织就“智慧”春景。智能插秧机走俏春耕一线在江西,各大农机大市场生意火爆,从耕地、播种到收获、运输,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机具设备一应俱全。搭载了先进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插秧机颇为走俏,基于最新的绘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论是直线行驶还是曲线作业,

新华全媒+|三亚:耐盐碱水稻育种忙

2月14日,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张书艮对水稻进行管护(无人机照片)。因为海南充足的阳光条件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从青岛来到三亚种植新一季的耐盐碱水稻,为选育出优良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在田间耕耘,为我国盐碱地利用和开发贡献优质种质资源。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2月14日,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