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

AI下田 种业上分 看AI训练师如何给棉花“刷脸打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正被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初春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了种源攻关的新变化。种源攻关里的AI训练师在南繁基地的这块棉花

我国南繁育种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系

新华社海口2月20日电(记者王秋韵)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我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系,将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持小麦稳产高产发挥重要作用。这是记者日前在海南三亚举行的小麦南繁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的。在南繁育种基地,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研究员胡琳等选育出了抗病、耐热、节水抗旱、超强筋等大量优良品系和材料,一些新品系遇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国家南繁硅谷建设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财联社3月1日电,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海南三亚召开国家南繁硅谷建设推进会。会议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实施10年来,科研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创新平台主体持续集聚,南繁产业加快培育,管理服务日益完善。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南繁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作为,稳妥解决南繁基地建筑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划定

在海南和玉米一起“过年”,北京农学院师生春节值守南繁基地育种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海南乐东基地的大片玉米长势良好,正是授粉的最佳时节。春节前后,我们每天都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套袋授粉。”北京农学院玉米团队负责人张秋芝教授说。这个春节,和过往20多年一样,来自北京农学院的张秋芝和潘金豹两位教授都带领团队在海南“过年”。据悉,他们每年从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在海南坚持开展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张秋芝介绍,三亚和乐东地处热带地区,是国家南繁科研基地聚集

AI下田 种业上分 看AI训练师如何给棉花“刷脸打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正被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初春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了种源攻关的新变化。种源攻关里的AI训练师在南繁基地的这块棉花

南繁育种培育一批小麦新品系

据新华社海口2月20日电(记者王秋韵)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中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系,将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持小麦稳产高产发挥重要作用。在南繁育种基地,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研究员胡琳等选育出了抗病、耐热、节水抗旱、超强筋等大量优良品系和材料,一些新品系遇到极端天气能更好应对旱情、倒伏和病害等,可以广泛适应不同

追赶太阳的南繁人

每年秋冬,当北方大地进入农闲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农业科研人员便像候鸟一样,来到海南这片热土,利用这里独特的光热资源,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近年来,海南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全力推进南繁建设,推动好品种、好技术快速落地。2月10日,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科研玉米地里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2月10日,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

AI下田 种业上分 看AI训练师如何给棉花“刷脸打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正被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初春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了种源攻关的新变化。种源攻关里的AI训练师在南繁基地的这块棉花

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在海南三亚建成

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在海南三亚建成 推动种业创新发展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9日第 14 版) 本报三亚2月18日电 (记者董泽扬)近日,位于海南三亚的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成。该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于2022年3月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工建设,是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助力“南繁硅谷”建设、推动种业创新发展的一大平台,也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重大科研平台体系的组成

“原来我喝的玉米粥里,藏着这么多故事”!海南这部微纪录片,火了

人生一甲子如何度过?年近九旬的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用坚守南繁60年作答。2月10日,海南日报联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策划推出微纪录片《守穗》,以凡人视角展示程相文为代表的“南繁人”新春佳节坚守育种一线,矢志种业报国的非凡事迹。作为知名的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扎根南繁60年,他带领团队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00多项、培育出39个优质玉米品种。微纪录片《守穗》从凡人视角出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选择除夕、年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