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

名人“打谣记”:江秋莲大衣哥风波背后的流量生意与艰难博弈

50多岁的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被P图、剪辑造谣四年,忍无可忍将“黑粉”告上法庭;江歌母亲江秋莲遭百万粉丝大V带头质疑、实名举报,官方查明多项举报均不属实;《哪吒2》导演饺子(杨宇)在短视频平台被人冒充,提前“官宣”续作消息……2月18日,“大衣哥”起诉网暴者侮辱诽谤一案开庭,再度引发外界对名人被谣言所累的境遇的热议。自带流量的名人容易遇到“碰瓷式造谣”,这与一些个人或团伙通过造谣生事攫取流量、

美媒称中国黑客窃取菲政府敏感数据,我使馆反驳

据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网站8日消息,使馆发言人就所谓中国黑客对菲发动网络攻击答记者问。 问: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国家支持的黑客入侵了菲律宾政府部门并窃取敏感数据,这是一场长达数年的行动的一部分。使馆对此有何回应?答:我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在黑客攻击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黑客攻击行为,更反对乱扣帽子,毫无根据、出于地缘政治目的抹黑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报道将黑客攻击与南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严惩造谣敲诈勒索、恶意差评索赔等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张钰惠)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表示,依法惩治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事关家庭幸福安宁,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法院通过案件办理对犯罪分子形成有效震慑,积极促进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和公正的社会环境,确保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严惩制造、散播网络谣言敲诈勒索案例一中,被告人孙

最高法发布案例:向外卖中投放异物索要3169元获刑七个月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提示,有的敲诈勒索被害人因为害怕不敢或不愿报警,导致一些犯罪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和打击,鼓励网络犯罪被害人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相某漫编造事由向网络平台商家恶意索赔敲诈勒索案显示,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相某漫在多个线上外卖平台购买食品并投放异物,随后拍照反馈给平台和商家,以不赔偿就

女子在多平台直播进行淫秽表演被行拘

近日,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公安网安部门工作中发现,有人利用某平台软件进行直播淫秽表演。 经查,违法行为人李某在“某遇”“某觅”“某玩”“某心”等软件平台,通过进行淫秽表演吸引他人观看直播,以此引诱、鼓动他人进行聊天、送礼物等从中获利。 2025年2月17日,网安民警将违法行为人李某成功抓获。 经询问,违法行为人李某对其利用网络进行淫秽表演并从中非法牟利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

北京奇案:笔杆子变“凶器”

今天来说一件“伪同行”的落网之事。近年来,不法分子通过造谣或收集发布负面信息,以利用网络传播等炒作为要挟,向企业索要钱财。您可要警惕这类“网络黑手”。吴先生经营了一家公司,2022年5月,一篇网络文章,让吴先生气愤不已。文章说,吴先生的公司是虚假宣传、涉嫌传销,被法院冻结资金上亿元。明明是一篇捏造事实的虚假文章,却被多个公众号转载。关键是从没有人向吴先生核实过情况。眼看着负面报道满天飞,吴先生心急

中国最高法:全链条打击全方位惩处跨境“裸聊”犯罪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1日对外发布6件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明确要全链条打击、全方位惩处跨境“裸聊”等犯罪。此次发布的“李某等人敲诈勒索案”显示,2020年7月至9月,被告人李某与胡某共谋以“裸聊”方式敲诈勒索,纠集王某佳等人先后偷渡到缅甸。在李某指使下,“客服”谢某雄等人使用网络社交账号,冒充女性引诱被害人进行“裸聊”,并趁机录制不雅视频,向被害

最高法发布案例:男子添加多名未成年女性为好友实施敲诈勒索获刑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提示,有的敲诈勒索被害人因为害怕,不敢或不愿报警,导致一些犯罪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和打击,鼓励网络犯罪被害人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赵某杰利用网络敲诈勒索未成年人案显示,2020年7月至8月期间,赵某杰用QQ添加14至18周岁未成年女性40余人为好友。在聊天过程中,赵某杰故意找茬称对方把自己气病,

利用网络敲诈勒索 将受法律惩治

随着信息网络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违法犯罪行为也正在向网络空间扩散。近年来,利用网络制造散播谣言、负面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名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危害网络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震慑、警示、教育作用,标明网络行为红线,指明依法维权路径,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案例一制造散播网络谣言并勒索【基本案

曝光企业“黑料”后寻求“商务合作”?最高法:构成敲诈勒索罪

近年来,利用网络制造散播谣言、负面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时有发生。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震慑、警示、教育作用,标明网络行为红线,指明依法维权路径,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敲诈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本次公布的典型案例涉及网络造谣、恶意索赔、曝光企业“黑料”后寻求“商务合作”、借“裸聊”实施威胁等多种敲诈勒索新型犯罪手段。其中,在罗某甲等人敲诈勒索案中,被告人罗某甲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