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5场举行
本报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张贺)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5场活动17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朝戈金作题为《春节: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的演讲。宣讲中,朝戈金梳理了春节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内涵,强调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国内外非
妥善处理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意识形态表达问题
文化之间的交流,一个敏感但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哲学概念,是政治共同体或社会共同体精神的集合体,常归属于政治学和社会学范畴,并以党章、政纲、体制具体体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因为政体和文化传统差异,意识形态的构成和表现形式差别大,在文化领域主要体现为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差异是客观存在,只要客观认知,就能存异趋同。然而,由于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政治性,价值观差异
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呼吁欧洲团结自主
【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呼吁欧洲团结自主】财联社1月22日电,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马克龙呼吁,法国和德国应该承担起其各自的角色,以使得欧洲更加强大、团结、自主。马克龙表示,欧洲在面对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挑战下,应当确保其自身的利益并维护其自身的价值观。
文化中国行|全世界爱上“非遗中国年”!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其所蕴含的家庭团聚、和平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正跨越文化界限,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桥梁。随着首个“非遗中国年”的到来,我们不禁好奇:国际友人眼中的中国春节是怎样的?他们最钟情春节的哪些元素?春节又蕴含了哪些独特的精神价值呢?观看视频寻找答案吧
文耀中华|《凝心聚力》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价值引领。大型通俗理论节目《文耀中华》之《凝心聚力》,探讨如何在全社会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在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