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他出生时三国鼎立,他离世留下《三国志》

近日,舞剧《三国志》在成都完成首演,将陈寿心怀理想、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史学家情怀刻画在舞台上。“三国”作为明确的历史分期称谓,就来自陈寿的《三国志》——现存纪传体正史中,最早采用分国并列记载体例的断代史。宋元时期的民间评书或剧目、明代的小说《三国演义》、清代的京剧《空城计》、当今的三国游戏……还有不计其数的书法、绘画、著作、影视、文创所组成的“大三国文化”,都源于陈寿的这一部《三国志》。而由蜀人陈寿

东西问丨王润泽:“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有何独特价值和意义?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27日电 题:“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有何独特价值和意义?——专访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润泽中新社记者 王小军 戚亚平在新疆拜城县境内,汉朝西域长史府下属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保留至今。东汉永寿四年,刘平国率队修建亭障,刻石记录功绩。该石刻如何彰显民族团结和汉王朝管辖的重要性?对于研究东汉晚期汉王朝对西域治理模式有着怎样的作用?对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有哪些贡献?

急急如律令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2》,因其中“急急如律令”该如何翻译的问题,成为近来中国网友们热议的焦点。我们在很多影视、小说当中,看到道士驱邪驱鬼的时候,都会念叨一句话“急急如律令”,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如律令”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公文用语。当时,“如律令”常被用在公文结尾,传达出“立即执行命令,如同法律般不可违抗”的严肃指令。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大夫

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入围“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由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开展的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项目入围。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属东汉洛南陵区核心区域,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除帝陵封土和地宫外,陵园内还分布有石殿、钟虡、寝殿等陵寝建筑群。经多年考古发掘,东汉陵园构成要素和布局模式逐渐明晰。结合文献记载与布局特征,学界推测该陵园

太原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公布,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

新京报讯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消息,2月11日,该院公布了太原市小店区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该墓为砖室墓,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出土的“四神”当卢颇具特色。2022年7月至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位于郑村以北、龙兴街以南、光明路以东、东沟以西的医院建设区域内。经过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

德州市博物馆新增4件东汉文物,绿釉红陶灯等珍品亮相

近日,德州市博物馆文明遗珠展厅更新展陈,新增4件东汉文物,包括东汉十五连枝绿釉红陶灯、东汉红陶奁、东汉红陶罐、东汉绿釉红陶器座。其中,东汉十五连枝绿釉红陶灯为国家二级文物,属首次展出。这些文物皆由宁津县庞家寺汉墓出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东汉时期的文化风貌。至此,庞家寺汉墓出土的9件珍贵文物全部在展厅与公众见面。来源:德州日报

山西太原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公布 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太原市小店区郑村汉墓M2发掘资料。该墓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出土的“四神”当卢颇具特色。2022年7-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位于郑村以北、龙兴街以南、光明路以东、东沟以西的医院建设区域内。经过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编号为M2的墓葬,位于整个发掘区

山西太原发现汉代砖室墓 出土“四神”当卢颇具特色

中新网太原2月11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发布山西太原郑村汉墓考古发掘资料,其中M2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出土的“四神”当卢颇具特色。山西太原郑村汉墓M2出土的当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2年7月至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经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编号

从蛇形到兽形,再到蛇形:中国古代铜镜上的龙纹形象如何转变?

《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霍宏伟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弦歌2025年1月版。《易·乾》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将“飞龙在天”的含义合在一起,还构成了一个汉字“龑”(yǎn)。早在春秋时期,龙纹即已出现在铜镜之上。1987年,在新疆和静县察吾呼西周至春秋墓地发掘出土两面龙纹镜。两千多年来,中国铜镜史上的龙纹形象经历了三次转变:第一次是战国晚期至西汉,第二次是隋末唐初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