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针”可延长锂电池寿命,复旦团队研究成果登上《自然》 近年来,锂电池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世界的需求。比如,电动车电池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高性能寿命;低温使用会加速电池变坏;储能电站和极端环境储能场景需要电池寿命提升一个数量级;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电池退役回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面对这些紧迫问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新技术!中国科学家首创! 锂电池是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这个听起来有点科幻的想法被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高悦团队,通过将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结合,成功设计出从未被报道的锂载体分子。该载体分子就像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全球首创!“珠海产”新一代“破伤风针”获批上市! 2月13日,金湾区创新药领军企业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新替妥(通用名: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款创新药物将改变破伤风预防的现状,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保护。新替妥(通用名: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全球每年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神奇!“打一针”,废旧电池就重生了 5年02月11日 22:04广东本文自南都·湾财社。来源 | 央视新闻编辑 | 柴华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注射锂离子后,几乎能恢复到初始状态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打一针”补充锂离子,复旦团队研发新技术让锂电池延长寿命 锂电池已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比如,电动车电池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高性能寿命;低温使用会加速电池变坏;储能电站和极端环境储能场景需要电池寿命提升一个数量级;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电池退役回收,可能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直面这些紧迫需求与技术短板,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打一针”让锂电池寿命增十倍 复旦新成果登上《自然》 当锂电池的寿命即将终结时,为它“注射”一针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复原本的充电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电池,维持1万次充放电,且电池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仍然一样。这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完成的最新成果。相关研究以《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External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打一针”让报废锂电池“活过来” 复旦团队最新研究登上《自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2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今天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高分子科学系、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彭慧胜、高悦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发表。该项研究打破了传统设计规则,对电池进行“精准治疗”,帮助其突破了现有寿命极限,未来应用前景广泛。锂电池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世界的需求。比如,电动车电池只能保证6~8年/1000~15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一针“热疗”解肺结节难题 近日,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因咳嗽、咳痰到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就诊,做胸部CT时发现右肺下叶有一个直径约10mm的磨玻璃结节,经多学科会诊考虑为高危结节,建议外科手术切除。最初患者不愿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在主管医生介绍微波消融术治疗肺结节的优势后,患者及家属打消了顾虑。术前精准定位后进行结节穿刺,CT扫描验证微波消融针位于结节中心,开始消融治疗,整个过程3-5分钟,手术过程患者无痛苦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北青快评 | 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是一针“强心剂”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中国经济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相较2023年的902万人增加了52万人。不过,低生育率、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剧等人口问题仍然严峻,在上海尤为显著。《上海市人口监测统计资料主要数据汇编》显示,上海2023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0.6。2024年刚刚落下帷幕,有关2024年的各项数据将陆续发布。目前,已经披露了多项数据,如2024年中国GDP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39 浏览